游客
题文

小明为探究 C u A l A g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做了如下两个实验。请分析实验,完成填空。

(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丝表面附着一层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2)试管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现象明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通过实验探究, C u A l A g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炎热的夏季,游泳池成了人们消暑健身的热门场所,水质的安全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小丽和同学们对某室内游泳池的水呈蓝色的原因及水质安全展开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水对蓝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使水呈现蓝色,水越深,蓝色越明显。

b.游泳池的水质常规检验主要项目及限值如下表:

项目

浑浊度

pH值

尿素

总大肠菌群(36℃,24h)

游离性余氯

化合性余氯

水温

数值

≤1NTU

7.0﹣7.8

≤3.5mg/L

每100mL不得检出

(0.2﹣1.0)mg/L

≤0.4mg/L

23℃﹣30℃

【交流与讨论】小丽认为泳池水呈蓝色可能是因为加入了硫酸铜。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泳池水于试管中,加足量    溶液

无明显现象

泳池水中无Cu2+

(2)另取少量泳池水于试管中,加稀盐酸,再加足量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泳池水中含有SO42

【实验结论】泳池水的蓝色是水对蓝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引起的。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本身    (填“有”或“没有”)改变。写出一个步骤(2)中产生白色沉淀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调查】同学们就泳池水净化问题走访了游泳馆的管理人员,得知:

a.泳池水通过循环净化的方式实现再利用,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b.泳池水常见的水质问题是尿素含量超标。

(1)写出二氧化氯的化学式    

(2)加药装置中絮凝剂的作用是    

(3)提出一条降低泳池水中尿素含量的建议    

在我市贡井区、大安区交界处有个地名叫“石灰窑”,生产生石灰有悠久的历史。某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取样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

兴趣小组设计出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壁发热。

   

(2)

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    

溶液变红。

有Ca(OH)2

(3)

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CaCO3

【反思评价】

(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    

(5)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    

【应用交流】

(6)生石灰要    保存。

【拓展延伸】

(7)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大写字母)。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小组同学对吸收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CO2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2CO3,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会继续反应生成NaHCO3

(2)NaHCO3溶液呈弱碱性,一般不与CaCl2溶液反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3)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

猜想①NaOH、Na2CO3

猜想②Na2CO3

猜想③Na2CO3、NaHCO3

猜想④NaH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不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气泡产生(填“有”或“无”)

猜想③不成立

步骤三:另取步骤二的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

猜想   成立

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

反应物的量不同,可能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猜想④不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稀盐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氢钠

猜想③不成立

步骤三:另取步骤二的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是因为除去碳酸钠后溶液中仍然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猜想①成立

步骤一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

(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    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    色。

(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

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没有AgNO3

实验2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废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

【反思评价】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3月16日,沙尘暴席卷我国西北地区,次日多地又遇到降雨。该地某校环境监测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沙尘暴的成因、危害、成分、防护、治理以及雨水酸碱度的异常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紧急立项,开启了项目性学习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监测沙尘暴的成因

同学们参与当地环境监测。他们在10米高台上,利用“风向风速器”,测得风速为10m/s时,有大量的沙尘被卷入空中,能见度迅速降低。引发这一自然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写1条)。

任务二:分析沙尘暴的危害

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进入到口、鼻、眼、耳中引发各种疾病。除此之外沙尘暴还会产生的危害是    (写1条)。

任务三:探究沙尘暴的成分

【信息检索】我国西北地区,含有大量钠盐的干涸盐湖和盐碱地总面积约有50万平方公里,为沙尘暴的形成埋下隐患。

【猜想假设】此次沙尘暴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等碱性物质。

【进行实验】取少量盐碱地的土壤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用如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

项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①挤压胶头滴管a,滴入    

产生白色沉淀

沙尘暴中含有Na2CO3,不含NaOH

②挤压胶头滴管b,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反思评价】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自然界的土壤中通常不含NaOH,理由是    

(3)若加入的X是    (填化学式),则只能证明沙尘暴中含有Na2CO3,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OH。

任务四:评价雨水pH异常的原因

【数据监测】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从环保部门获得了当地雨水的pH数据。

测定时间

3月5日

3月17日

3月28日

3月31日

pH

5.57

5.73

5.60

5.59

【表达交流】3月17日,雨水pH出现异常的原因是    

【检查进度】该项目性学习还没有进行的探究项目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