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一: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
(1)所需的氢氧化钠质量:          g;
(2)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于天平          (填“左”或“右”)盘的烧杯内;量取的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应选择的量筒的规格是         mL(选填“10”、“100”或“250”).
实验二:水的电解实验
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作用.
(3)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用          验证b管中的气体,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4)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的实验事实:                                
(5)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填“<”、“=”或“>”).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猜想】猜想一:没有变质;猜想二:部分变质;猜想三:①
【查阅资料】 N a 2 C O 3 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对猜想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
入适量的②溶液。
猜想二正确

静置上述溶液,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

溶液


写出现象③的化学方程式⑥
【反思】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表示)⑦

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 N a O H 固体是否变质.
【提出问题】 N a O H 固体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没变质,全部是 N a O H
猜想2:全变质,全部是 N a 2 C O 3
猜想3:部分变质,既含有 N a O H ,又含有 N a 2 C O 3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固体样品8g溶于10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N a 2 C O 3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的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pH
pH=10
说明固体中,还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上述步骤①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  是正确的.
【拓展】
(1)为测定出该 N a O H 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干燥,称得其质量为2g,则固体样品中 N a O H 的质量分数为 (假定试剂中无其它杂质).
(2)要除去氢氧化钠中含有的碳酸钠,所用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通过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燃烧和锈蚀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铁丝燃烧
如图1所示,取3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系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根火柴杆,点燃火柴杆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1)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
(2)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
(3)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更剧烈的原因
探究二:铁粉腐蚀的条件
如图2所示,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进广口瓶(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
读数/mL
量筒最终
读数/mL
所需时间
/min
1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2
约120
2
l 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 N a C l 100
72
约70
3
  
\
\
\

(4)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填"升高"或"降低")的过程.
(5)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6)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7)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是
(8)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写任意一条即可)

c g H 2 定性和定量结合既是化学的重要思想,也是研究物质组成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 H 2 C u 还原 C u O 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 C u 2 O (红色),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请你一起踏上探究之路,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①无水 C u S O 4 遇水变蓝 ②高温灼烧 C u O 生成 C u 2 O O 2 C u 2 O 与稀 H 2 S O 4 反应: C u 2 O + H 2 S O 4 = C u + C u S O 4 + H 2 O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 H 2 S O 4 ,实验现象为,结论为红色固体中含有 C u 2 O
方案2装置如图所示,拟通过干燥管中 C u S O 4 变蓝来判断红色固体是否含有 C u 2 O

(1)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③在盛有 C u S O 4 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 H 2 S O 4 的洗气瓶
(2)由方案2实验后得出结论:红色固体中含有 C u 2 O .写出红色固体 C u 2 O H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3 称得干燥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的容器)的质量为 a g ,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 b g ,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cg.
(1)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次称量;
(2)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 C u 2 O ,则c与a,b应符合的数学关系式为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作出猜想】a、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b、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设计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1)为探究猜想a,小组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片,然后分别加入相同尝试和质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从实验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 Z n F e (填"<""="">").
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本身性质有关,金属的活动性与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关系是
实验(2)为探究猜想b,小组同学设计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所用药品,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选用金属(均取2g)
盐酸质量分数(均取50mL)
每分钟产生氢气的体积/mL
1分钟
1﹣2分钟
2﹣3分钟
3﹣4分钟
4﹣5分钟
前5分钟共收集气体

锌片
15%
2.9
16.9
11.0
9.2
7.6
48.5

锌片
5%
1.6
8.4
5.9
4.8
3.7
24.4

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盐酸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反思评价】根据表一中实验Ⅱ数据分析,请描述锌与盐酸发生反应快慢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能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写一条即可).
【拓展延伸】很多金属不仅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盐酸溶液反应,现将a g铁钉投入到 C u S O 4 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固体取出洗净、烘干,称重为b g,则生成铜的质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