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6分)
移家别湖上亭
[唐]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1.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此后孙绍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媳妇们回头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
焦大因何事醉后骂人?宁国府怎样处治焦大?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2题。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③,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2.

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 "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 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 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

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