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完成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下面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坐潭上          负势竞上     B皆若空游无所依   猛浪若奔
C皆若空游无所依  水皆缥碧     D似与游者相乐   鸢飞戾天者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以其境过清        ②乃记之而去
③互相轩邈          ④望峰息心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甲文和乙文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吐出来水的什么特点?各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廪:粮仓。③赈:救济。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追者反曰反()
 (2)库无兵,仓无粟兵()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
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3)元方入门,不顾()翻译下列语句。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友人惭,下车引之。根据选段的内容,找出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 | 
| B.从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聪颖、机智、知书识礼的特点。 | 
| C.这则短文充分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 
| D.本文除了运用对话描写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
 (2)然后襄公鼓之鼓: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殆:___________(2)暗弱:____________
 (3)胄:_____________(4)不毛:_____________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甲]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原文回答)
 政治蓝图是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请说说你对他和《出师表》的评价。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11分)
  异日者①,更羸②与魏王处京台③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魏王引弓虚发④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⑤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⑥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⑦也。”
 【注释】①异日者:昔日,从前。②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③京台:高台。④虚发:虚拉弓弦,不放箭。 ⑤孽:伤病。 ⑥故疮:旧伤。⑦陨:坠落。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词。
 (1)更羸谓魏王曰() 
 (2)臣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3)有间,雁从东方来 ( )翻译下列句子。 
 (1)先生何以知之?
 (2)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根据你的积累,由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