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廪:粮仓。③赈:救济。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追者反曰 反( )
(2)库无兵,仓无粟 兵(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
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课内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⑴渔人甚异之()
⑵屋舍俨然()
⑶仿佛若有光()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仿照例句续写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这里的田池美,你看,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录,回答问题。(1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解释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人不知而不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请根据下列成语的出处,写出成语:
示例: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2)三人行,必有我师。
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成语: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成语:《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我选第____则,启迪:。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公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幽阒辽复④,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节选自王禹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注]①刳(kū):剖,削。②雉堞:城墙。③平挹江濑(1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④辽复:写视野的辽阔绵远。复,绵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有仙则名②无案牍之劳形③不可具状④公退之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皆竹楼之所助也 |
B.可以调素琴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
C.庶斯楼之不朽也庶竭驽钝 |
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处处志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岂惧竹楼之易朽乎?【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罢:停止、取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文侯与虞人期猎:期:()(2)是日: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又雨,公将焉之?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俱____________
(2)歆辄难之辄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幸尚宽,何为不可?(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按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
(1)王朗让人搭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朗想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华歆认为不该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小故事,请你判断谁优谁劣?优在哪?劣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