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教你唱咯咯咯
①今天这课上的,俩字儿:郁闷!
②三分钟!就剩最后的三分钟!按照安排好的,由姜雨作小结,谈收获,这课就结束了,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呀!偏偏这个时候,这个李冒儿,今天又举了手,我就知道他要坏事,可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我又不能不点他。果然,他大咧咧地站起来,说什么黄鼠狼是有害动物。书上写的明明白白,黄鼠狼吃田鼠和玉米虫,是有益动物,我要他再读读课文,他不宁毒蛇猛兽丰脖子说:“黄鼠狼偷人类的鸡吃,是有名的‘偷鸡婆’,它就是有害动物!”我真恨不得扒了他的皮,当然,有那么多老师看着,我是不能扒他的皮的。我只好咬咬牙说:“你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等下课以后我们再单独探讨,你看怎么样?”他眼角扫了扫后面听课的老师,脸憋得通红,坐下去了。好在姜雨涵的小结说得特别流畅,甜甜的嗓音把所有人都陶醉了。
③下课后,我把李冒儿盯了足足三分钟,盯得他脸紫红,头低下去,才算完。老师们也陆陆续续走出教室,校长从我身边走过时,乜斜着剜了我一眼,剜得我心里直发毛,也不知他啥意思。管他呢,五点了,幼儿园该放学了,接儿子去。
④抬头看看天,灰的,没有风,路两旁的行道树整齐地立着。没几步就到了幼儿园门口,看见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仔儿正觅食呢,老母鸡“咯咯咯”的在前边跑着,小鸡们“叽叽叽”的在后边追。正看鸡呢,突然听有人喊我:“嘿!王老师,正要找我呢。”我一看是儿子的老师,连忙陪着笑:“是李老师啊,有事儿吗?”李老师说:“有你儿子在,能没事吗?”我一听,头就有点大。李老师也就喋喋的说开了,原来李老师今天也公开课,讲的是《小猫病了》这一颗。说小猫病了,小狗狗来看他,带来了香喷喷的一盆子骨头;小兔子来看它,带来了翠绿绿的一篮子萝卜和白菜;小松鼠来看它,带来了藏了一个冬天的小松果儿。多好的课文呐,可儿子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小猫病了,为什么不送医院呢?驴唇不对马嘴,老师这课就没法上了。
⑤正说着呢,儿子蔫巴着出来了,我连忙跟老师作了保证,牵了儿子出来。抬头看看天,灰的,没有风,行道树整齐地呆立在那儿。小猫病了,可不就该送医院吗!小猫病了你就送它鱼,也不一定顶事儿啊!我摸摸儿子的小脑袋瓜,心里正琢磨着怎么跟儿子说呢,又碰到了那群觅食的鸡,突然记起小时候祖母教我的一首儿歌:“母鸡骂小鸡,你是个笨东西,教你唱咯咯咯,你偏要唱叽叽叽”。通读全文,李冒儿、儿子代表了学校里哪一类学生?
_______ 读第③段,“剜”字写出了怎样的一种眼神?
_______ 读第④⑤两段画线句,相似的环境描写两次出现,有何作用?
_______ 文中引用儿歌有什么用意?
___ 读第⑤段划线字的句子,假如续写,你认为“我”会对儿子怎么说?
_______
分)
_______
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
君曰:“善。”于是,因废雍疸、弥子瑕,而立司空狗。
(选自《战国策》)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蔽:(2)烛:对划线的句子“有说则可,无说则死!”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自杀! |
B.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了;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杀死! |
C.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就可以;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自杀! |
D.你要是能自圆其说,那还可以;你要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杀死! |
复涂侦用什么方法劝谏卫灵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 | B.望峰息心/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 |
C.窥谷忘反/始一反焉 | D.猛浪若奔/奔走先告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本文第一段写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里山水的“奇” 和“异”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中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①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智②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④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杜子:楚臣姓杜者,一本作庄子。 ②智:见识。 ③庄蹻( qiāo):战国时楚国农民起义领袖。 ④盗:古时对农民起义的蔑称,可译成“造反”。请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臣患智之如目也()自见之谓明()对画线句“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增长见识的难度,不在于看见别人,而在于看见自己。 |
B.所以了解某事的困难,不在于别人怎样做,而在于自我表现。 |
C.所以了解某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怎样,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 |
D.所以要增长知识很难,不仅要看见别人,还要看见自己。 |
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 B.既加冠(既然) |
C.礼愈至(周到) | D.俟其欣悦(等待) |
翻译下列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文章从哪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庸夫/之怒也 |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C.臣未/尝闻也 | D.下视/其辙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3分)
人物 |
人物性格特点 |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
曹刿 |
||
唐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