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回收利用废旧干电池。
实验 1 回收填料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
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于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回收物质的流程如图1所示。
(1)操作1 和操作2 的名称都是
(2)灼烧滤渣 l 的目的是
(3)己知滤液 1 中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浓度相近。在某温度下蒸发滤液1 时,大量的氯化铵晶体先析出,说明该温度下氯化铵溶解度
实验 2 利用外壳回收物锌制取氢气及相关探究
(4)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己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提供装置如图2。
① 应选择:发生装置为
② 若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气体的体积,气体从装置
导管口
(5)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反应过程中,用前
内收集的氢气体积比较反应的快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进行下表四组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验实号编 |
试剂 |
前
内产生的氢气体积(
) |
|
不同纯度的锌 |
不同体积和浓度的稀硫酸 |
||
a |
纯锌 |
30
30 % |
564.3 |
b |
含杂质的锌 |
30
30 % |
634.7 |
c |
纯锌 |
30
20 % |
449.3 |
d |
纯锌 |
40
30 % |
602.8 |
① 比较实验
和实验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② 为了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需比较实验
③ 控制其他条件相同,需控制的条件是
(5.5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
集装置是C或______。
(2)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装置还可用于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该装置制氧气比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一个突出优点是。
(3)小敏同学利用右图来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先向锥形瓶中加水浸没长颈漏斗末端,,若锥形瓶中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好。
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A B C D E F G
⑴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因盐酸会挥发出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导致制取的气体不纯,现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生成二氧化碳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如果仪器F中出现现象,则证明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废液中,常含有剩余的少量盐酸,欲验证盐酸的存在,请从AgNO3溶液、石蕊、Na2CO3溶液三种试剂中选用一种试剂进行验证,并简述选择的理由。
⑵若仪器A中盛放Zn和H2SO4溶液,某同学欲利用制备的氢气来测定CuO样品中CuO的纯度(杂质不反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G→B。(已知:CuO+H2 △Cu+H2O)
①实验时,会观察到装置G中的黑色固体变成色。
②该同学通过测量反应前后B装置质量的增加,来计算样品中CuO的纯度,则计算结果会(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之一)。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探究物质性质的常用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生成氧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A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2)连接装置B、C可用来验证CO的还原性,CO通过装置B时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装置C中出现白色沉淀。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将CO2气体通入装置E中,则装置E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填写序号)。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判断
小丫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讨论】小丫认为易拉罐变瘪,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小敏此结论不合理,还需进一步验证,验证方法是;易拉罐为什么又后鼓起来?是不是反应又产生了气体,该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a.可能是CO2b.可能是。
【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铝不仅与酸反应,还能与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X↑
【实验验证】
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证明猜想成立;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无明显变化。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产生气泡。该步实验的目的是;
【结论】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思与应用】在生活中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物质,也不能盛装物质。
某班级的探究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催化剂的知识后,上网查阅,获得以下信息: (1)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碳+氧化铜铜+二氧化碳
(3)黑色氧化铜不溶于水,氯化钾、氯酸钾易溶于水
他们想研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的受热分解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设计了以下的对比实验和后续操作。
①任取两份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在其中一份中加入精确称量的n g氧化铜粉末。
②将两份氯酸钾同时在相同条件下正确加热,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放出气体的快慢。
③停止加热,冷却,将原来混有氧化铜的反应后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小心过滤,得出滤出物,洗涤并干燥。
④观察滤出物的状态和颜色。
⑤将滤出物和炭粉混合,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观察实验现象。
(1)以上实验步骤,有一步不够严密,请你指出是哪一步?_________。
(2)要达到实验目的,除改进不严密的实验步骤外,还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步骤,这个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⑤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此目的,我们还可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