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英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对这一时期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 |
B.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
C.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缓和 |
D.自由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
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变更,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际,从未有如此之速者。”促使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辛亥革命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
C因列强的干涉中国当时不能自主修铁路 D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你认为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
A国庆一周年 B国庆十周年 C国庆二十周年 D国庆三十周年
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这主要表达了作者()
A对社会物质生活中的媚外倾向的批评 B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的痛恨
C对统治阶级攀比浮华的风气的鄙视 D对传统士大夫空谈误国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