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渔父》一文,回答小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楚国官名,主管楚国屈、景、昭三姓王族的事物)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gǔ)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bū吃)其糟而啜其醨(lí薄酒)?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中赶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i)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下列加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浑浊,使动用法,即弄浑浊 |
B.是以见放见:看见 |
C.鼓枻而去枻:船板 |
D.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缨:帽带 |
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颜色”、“形容”都是古今异义是用法。 |
B.“何故”、“是以”两个短语在词序上的特点不相同。 |
C.“察察”“汶汶”“皓皓”三个叠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全相同 |
D.本篇表现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宁愿“伏清白以死直”的高尚品质。 |
对“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干什么事都应从实际出发。 |
B.干什么事都不能呆板。 |
C.渔父用打比方的方法在讲“与世推移”的世俗道理。 |
D.渔父用打比方的方法阐明处事要灵活的道理。 |
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是为了说明:
。对于文中“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渔父的看法是: 。
文言翻译
①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
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译文:
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独”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①今诸侯独知爱其国(惟独,只)
②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
③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一定)
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①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品德不好)
②恶乎往而不可哉(哪里)
③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坏的,不好的)
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①是以仁者非之(代词\'它”)
②此何难之有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③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以”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①以不相爱生(相当于“而”,然而)
②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
③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连词,表并列)
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自掊击于世者也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
B.又奚以自多壮语后置 |
C.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 |
D.宋人有耕者定语后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