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
下列句中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兄河南省:探望。
B.故尝与宋将军过:访问。
C.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
D.时座上有健客啖:谈话。

下列各组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冠不袜,蓝手巾裹头臣险衅,夙遭闵凶
B.久居,祸及汝若属皆为所虏
C.夺物,故仇我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D.如锁上练,引长丈许遽扑,入石穴中

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于:介词,到……(某地)
B.故尝与(之)过宋将军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
C.吾始闻汝名,以(之)为豪之:代词,你,指宋将军。
D.客不得已,与(之)偕行之:代词,他,指宋将军。

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B.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C.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说明他是一个胆小鬼。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异日,桑零又曰:“舜之将死,真冷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固不待物。”
(选自《庄子·山木》)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公任往吊之吊:慰问
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
C.为其布与布:财帛
D.绝学捐书捐:捐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引援而飞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B.是以免于患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C.逃于大泽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
D.其为鸟也为其累与
1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孔子“全身远祸”的一项是
①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②辞其交游
③逃于大泽④逍迹于卫⑤徐行翔佯而归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
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
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
D.这两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婴于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渐,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
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湣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湣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湣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故倾天下之士倾:倾心
B.孟尝君已使使存问存:抚慰,问候
C.孟尝君患之患:为……担忧
D.则以为齐相以为:让……担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而君欲往
B.以求见孟尝君以入秦宫臧中
C.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幸姬为言昭王
D.孟尝君乃止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孟尝君善待门客的一组是()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②无贵贱一与文等
③献遗其亲戚④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⑤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⑥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B.秦昭王请孟尝君去秦国,苏代巧妙地劝阻孟尝君,孟尝君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
C.孟尝君在秦国任宰相时,险些被害,曾经被宾客看不起的两个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狐白裘,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孟尝君才得以释放。
D.孟尝君回到齐国做宰相期间,在收封邑的租税时,魏子欺骗了孟尝君,事发后在宫殿门口刎颈自杀。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樊侯庙灾记
欧阳修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象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欤!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
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然当盗之剚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反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邪!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以骇其耳目邪风雷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以滥用之邪
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邪?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佐沛公至成皇帝佐:辅佐
B.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级:首级
C.故庙而食之庙:庙宇
D.则侯之威灵暴矣哉暴:残暴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有入樊庙刳神像之腹者②然当盗之剚刃腹中③而反移怒于无罪之民④凝结而为雹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作者用证据或推论否定“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以下各组句子中,角度相同的一组是()
①《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欤②其勇力足有过人者
③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④疑有不和而凝结者
⑤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邪⑥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侯的神像被辱和风雹成灾虽然是同时发生的,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侯怒而为之”这一说法是荒唐的。
B.文章第二段极力推崇樊侯生前的能力过人,死后应是聪明正直的神灵,是为下面的批驳树立靶子。
C.文章第三段在反驳前面的迷信说法时,连用反诘式语句,层层推进,令人不得不信服。
D.文章主要是反驳迷信的观点,但作者一开始并未急着反驳,而是采取欲擒故纵的方式,跌宕起伏,抑扬有致。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孝心
世说云:五郡之人,各是异财而逢丧乱。常山一人,安定一人,襄陵一人,博陵一人,悉皆孤独,俱行卫国,同至树阴,因相问姓名,各言离乱状恻然。因相谓曰:“我等皆无骨肉,今日幸得聚会,亦天然也。可为兄弟已否?”众曰:“诺。”因结义为兄弟。长字仲伯,次名文仲,次名叔伸,次名季仲,次名雅仲,五人相将诣卫国市中,见一老母,孤单告乞。五人收养侍奉,敬如事亲母,孝心无二。已经三年,其母遇疾,五人忧愁,不能寝食。母曰:“吾是并州太原人董世台之女,嫁同郡张文贤为妻,任北海太守。因遭荒乱,文贤早亡,葬在太原赤山之下,八冢同行,东头第一冢是贤冢。吾死后,汝等若能与我送葬到冢侧,吾平生之愿毕矣。吾遭荒乱之日,有一子姓张名遗,年七岁,胸中有七靥,足下有通彻之纹,父丧,因流浪相失。汝等宜思记之,他日有如此子,即我子也,宜话吾之由。”言讫而卒。五人扶丧至太原,忽叔仲横被朝歌令禁系。时有一人,走投太守,言养母之状,述并葬之由。太守曰:“汝何姓氏?”具以对之,闪话男之形状。太守闻之,号哭擗地:“此吾母也。吾以幼小,兵革离乱,母子相失迨今.。”又哭之。乃发使往朝歌迎丧,并且表闻奏于魏帝,陈其流浪之由,并述五人孝状。善其人义重,可以旌之,各为太守:仲伯河中太守,文仲河东太守,叔仲河南太守,季仲河西太守,雅仲河北太守。并赙赠张遗母丧,追封太原县太夫人。仍迂张遗为魏府都护。噫?孝心动于天地,感应昭信矣。义乎!可传流千古。
(选自《搜神后记异本·卷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人相将诣卫国市中将:将要
B.忽叔仲横被朝歌令禁系横:无理
C.具以对之,因话男之形状具:全部
D.吾以幼小,兵革离乱以:因为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五郡之人“养若事亲,孝心无二”的一项是
①老母孤单告乞
②收养侍奉,敬如事亲母
③其母遇疾,五人忧愁,不能寝食
④父丧,因流浪相失
⑤五人扶丧至太原
⑥言养母之状,述并葬之由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位异姓男子因丧乱相互约定前往卫国,共同命运使他们结为异姓兄弟。
B.五位异姓男子按年龄大小排出了长幼称谓,在相互照顾之中来到了卫国。
C.五位兄弟收养并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孝敬乞母,乞母临死前诉说了身世。
D.五位兄弟依乞母归葬夫冢心愿,经历曲折找到乞母之子,他们的孝义受到尊重。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酒泉烈女庞娥亲者,禄福赵君安之女也。君安为同县李寿所杀,娥亲有男弟三人,皆欲报仇,寿深以为备。会遭灾疫,三人皆死。寿闻大喜,请会宗族,共相庆贺,云:“赵氏强壮已尽,唯有女弱,何足复忧!”防备懈弛。
娥亲子淯出行,闻寿此言,还以启娥亲。娥亲既素有报仇之心,及闻寿言,感激愈深,怆然陨涕曰:“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焉知娥亲不手刃杀汝,而自侥幸邪?”阴市名刀,挟长持短,昼夜哀酸,志在杀寿。
比邻有徐氏妇,忧娥亲不能制,恐逆见中害,每谏止之,曰:“李寿,男子也,凶恶有素,加今备卫在身。赵虽有猛烈之志,而强弱不敌。愿详举动,为门户之计。”娥亲曰:“父母之仇,不同天地共日月者也。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间,活复何求!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夜数磨砺所持刀讫,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家人及邻里咸共笑之。娥亲谓左右曰:“卿等笑我,直以我女弱不能杀寿故也。要当以寿颈血污此刀刃,令汝辈见之。”
遂弃家事,乘鹿车伺寿。至光和二年二月上旬,于都亭之前,与寿相遇,便下车扣寿马,叱之。寿惊愕,回马欲走。娥亲奋刀斫之,并伤其马。马惊,寿挤道边沟中。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寿被创未死。娥亲乃挺身奋手,遂拔其刀以截寿头,徐步诣狱,辞颜不变。时禄福长汉阳尹嘉不忍论娥亲,即解印绶去官,弛法纵之。娥亲曰:“仇塞身死,妾之明分也。治狱制刑,君之常典也。何敢贪生以枉官法?”乡人闻之,倾城奔往,观者如堵焉,莫不为之悲喜慷慨嗟叹也。
守尉不敢公纵,阴语使去,以便宜自匿。娥亲抗声大言曰:“枉法逃死,非妾本心。今仇人已雪,死则妾分,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并共表上,称其烈义,刊石立碑,显其门闾。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皇甫谧《烈女传》,略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闻寿此言,还以启娥亲 启:禀告
B.岂可假手于人哉! 假:借助
C.(李寿)防备懈弛 懈弛:松懈
D.及闻寿言,感激愈深 感激:感谢,激动

下列六句话分为两组,分别表现娥亲“烈义”一组的是 ( )
①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
②阴市名刀,挟长持短,昼夜哀酸,志在杀寿
③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间,活复何求!
④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⑤与寿相遇,便下车扣寿马,叱之
⑥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寿是一个横行乡里的恶霸,从他身上可以推知当时社会上的地主恶霸嚣张跋扈到了何等程度。
B.李寿聚族相庆,激发了娥亲将内心的伤痛变成复仇的愤恨,并付诸行动;文中详细描写娥亲决斗李寿前的准备,这是为下文蓄势。
C.本文将娥亲杀李寿的过程写得惊心动魄,酣畅淋漓,一个刚烈女子的性格便突显在读者面前;语言简练,情节起伏波折。
D.文章中还写到了福禄长“解印绶去官”和守尉要娥亲逃匿等情节,揭露了当时官吏徇情枉法的阴暗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