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暮春
翁格【清】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笋 朱松

春风吹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

急唤苍头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咏新荷 蔡楠

朱阑桥下水平池,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似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

[]①箨(tuò)龙:竹笋的别名。②戢戢(jí):象声词。风吹竹笋声。③苍头:仆人。④水平池:水与池面相平。⑤水仙:水中女神。⑥吟意:吟诗的兴趣。⑦罗:丝织品。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等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笋》前两句写出了竹笋在春风中迅速成长的景象。

B.

《新笋》后两句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流露出担忧之情。

C.

《咏新荷》前两句写新荷的生长环境,后两句写新荷的特点。

D.

《咏新荷》末句把尚未舒展的荷叶,比作卷着的空白绿色罗笺,极富想象力。

(2)从内容或写作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开篇两句以问答形式,写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

第四句写泰山割开了“昏”“晓”两个天地,“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

五、六句描写静景,勾勒出一幅层云生起、飞鸟归林的画面,此景触发了诗人的归隐之情。

D.

最后两句写诗人决心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出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广阔胸怀。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司空曙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1)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2)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

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萤火

李白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下列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诗前两句写风雨中萤火虫光亮不灭的形象特点。

B.

袁诗前两句写身处背光环境的“苔”错过了春天。

C.

李诗后两句假定萤火虫飞到天上可以作一颗小星。

D.

袁诗后两句写小苔花像牡丹一样拥有自己的绽放。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主旨理解和艺术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属于咏物诗,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B.

《咏萤火》洋溢着胸怀壮志、渴望闪耀之豪气。

C.

《苔》寄托着一个归隐者安然自得的士子情怀。

D.

李诗是结尾时点题,而袁诗开头就直抒胸臆。

古诗词鉴赏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吟啸:高声吟咏。②芒鞋:草鞋。③料峭:形容微寒。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