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小刚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______,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______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写出表达式).

(2)A步骤中活塞推到底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的目的是______.实际实验测量的结果与真实值之间总有比较大的偏差,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定前4组数据,用二个动滑轮和二个定滑轮得第5组数据,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G/N
物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动力F/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1
0.2
0.7
0.6
47.6
3
0.5
2
0.1
1.1
0.3
60.6
4
0.5
4
0.1
2
0.3

5
1
4
0.1

0.5

(1)请根据前四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3)表格中变化①处数据应为  ;根据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可知编号②数据应为  N.
(4)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5)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  有关.
(6)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你认为这句话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你是用小明收集的数据中  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来判断的.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如图,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的目的是  
(3)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  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图.实验前他做了如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度有关.
他在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别做了四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斜面倾斜程度
斜面粗糙程度
木块重量G/N
斜面高h/m
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W/J
总功W/J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木板表面
2
0.1
0.6
0.5
0.2
0.3
67
2
较陡
木板表面
2
0.2
1
0.5
0.4
0.5
80%
3
最陡
木板表面
2
0.3
1.4
0.5
0.6
0.7
86%
4
最陡
毛巾表面
2
0.3
1.6
0.5



(1)请将上表所缺的数据补充完整.
(2)比较  两次实验可知猜想A是正确的.
(3)比较1、2、3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当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  

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实验前在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电压表的指针指在了零刻线的左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中的电压表连入电路.
(3)在一次实验中,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
(4)若使小灯泡两端电压逐次降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端移动.下表是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后得到的另外两组数据,发现每次测得的电阻值都不相同.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次数
小灯泡两端电压U/V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A
灯丝的电阻R/Ω
1



2
2
0.25
8
3
1.5
0.2
7.5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5)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