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丽在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除了电源(3v)、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外,还有可供选择的(A)定值电阻;(B)小灯泡.
(1)为了完成研究还应选择的器材(填序号) ;理由是: .
(2)用笔划线完成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你所选的器材在图中用接线板代替),并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3)小明通过实验得出了下表(一)中的数据,请读出图中两表的示数,记在表中最后一列的空格处.
表(一)
电压U/V |
0.5 |
1.0 |
1.5 |
2.0 |
|
电流I/A |
0.05 |
0.1 |
0.15 |
0.2 |
|
(4)小丽通过实验得出了下表(二)中的数据,并且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少”的结论.小明观察并检查了小丽所连接的电路后,告诉小丽…. 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表(二)
电压U/V |
0.5 |
1.0 |
1.5 |
2.0 |
电流I/A |
0.25 |
0.2 |
0.15 |
0.1 |
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小丽向烧杯中倒入温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 .
(2)如图为小丽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错误之处是 .
(3)纠正错误后,她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88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分析上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由此可判断当地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实验中观察到,沸腾时烧杯中的水产生大量气泡,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时撤去酒精灯水 (选填“能”、“不能”)继续沸腾,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听其响度 ,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
体验身体上的“尺”提出问题:如何用长在身体上的“尺”进行测量?
探究准备:刻度尺或钢卷尺.
探究过程:
(1)跟你的同学合作,测出你身体某些部位的尺寸,如图是小丽身体上的“尺”.请你将她忘掉的单位给补上.
小丽的身高160 ;大拇指中指间距0.2 ;两脚之间距离为5.0 .
(2)下面是小丽的物品,她先用眼睛估测长度,再用身体上的“尺”粗测,其中最接近152.2mm这个数值的是 .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烧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 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原因是 .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4)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15° |
75° |
2 |
30° |
60° |
3 |
45° |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