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可用于酿酒。
(1)检验葡萄汁含葡萄糖的方法是:向其中加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备的Cu(OH)2,加热,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如下,补充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6H12O6(葡萄糖)
2________+2C2H5OH
(3)葡萄酒密封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酯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制备。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①试管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_________________溶液。
⑧实验开始时,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分离出试管b中生成的乙酸乙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填序号)。
a. 漏斗 b. 分液漏斗 c. 长颈漏斗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
|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的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收集产品。
(1)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时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比较①H-OH,②CH3COOH,③CH3CH2—OH,④H2CO3,⑤苯酚五种物质分子中—OH上氢原子的活动性顺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你利用有关实验仪器及给出的试剂,填写表中的空格,完成上述实验方案。可供选用的试剂有:紫色石蕊试液、金属钠、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实验中所需仪器自选。
| 实验步骤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OH上氢原子活动性顺序) |
| (1).五种物质各取少量于五支试管中,各加入紫色石蕊试液2~3滴 |
②、④变红,其它不变 |
②、④>①、③、⑤ |
| (2). |
||
| (3).①、③、⑤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入少量NaOH溶液 |
⑤由浑浊变澄清 |
⑤>①、③ |
| (4). |
(5).通过以上实验比较,从而得出这五种物质分子中—OH上氢原子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填序号)。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⑴装置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
⑵该反应属于哪类反应类型。
| A.加成反应 | B.取代反应 | C.水解反应 | D.酯化反应 E.可逆反应 |
⑶酯化反应的断键特点是:
⑷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⑸为了证明浓硫酸的作用,某同学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Ⅱ再测有机物的厚度,实验记录如表:
| 实验编号 |
试管Ⅰ中试剂 |
试管Ⅱ中试剂 |
有机层厚度/cm |
| A |
3 mL乙醇、2 mL乙酸、1 mL 18 mol/L浓硫酸 |
饱和Na2CO3溶液 |
5.0 |
| B |
3 mL乙醇、2 mL乙酸 |
饱和Na2CO3溶液 |
0.1 |
| C |
3 mL乙醇、2 mL乙酸、6 mL 3 mol/L硫酸 |
饱和Na2CO3溶液 |
1.2 |
| D |
3 mL乙醇、2 mL乙酸、一定浓度的盐酸 |
饱和Na2CO3溶液 |
1.2 |
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对照,证明H+对该反应的催化作用。实验D中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mL和mol/L。
某化学小组准备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查得相关资料如下。
反应原理:
反应物与产物的物理性质:
| 密度(g/cm3)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
| 环己醇 |
0.96 |
25 |
161 |
能溶于水 |
| 环己烯 |
0.81 |
-103 |
83 |
难溶于水 |
(1)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机副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资料,装置__________最适宜用来完成本次制备实验。


A B C
(3)制备粗产品
将5 mL________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0 mL_______,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
(4)粗产品提纯
①环己烯粗产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粗产品需依次经过水洗,加碳酸钠溶液洗涤以及第二次水洗。在此过程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分液时,环己烯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填“上”或“下”)口取出。
②向水洗后的环己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再将混合物放入右图所示装置的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进行蒸馏,收集产品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应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