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整个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

原料来源
半成品加工
假发制造
包装材料
组装地点
中东国家
中国台湾地区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材料二  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开启这一趋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闻反映了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
材料二 :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一一《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一一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文《国盟会宣言》1905年8月
材料二:“孙中山是从民间来的……他生于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耕田。他县里的人民都是农民。……就在他早年还是贫农家里贫儿的时候,他变成为一个革命的人。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的农民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但民主主义,在数十年前,已有人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三民主义改造新国家》
材料四:“两年之中(1895—1897)所见所闻,殊多心得……乃采取民生主义。”“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的……统计英国的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孙中山选集》
材料五: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在1879年发表《进步与贫困》一书,认为土地是人类的公产,地租是不劳而获,人人应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因此人人都应该有使用土地的平等权利,土地被私人占有,这是社会贫困的主要根源。因此,他主张土地国有。但是他又认为采取没收地主土地的手段过于激烈,主张征收土地税。这样就能够刺激社会生产的发展,制止土地投机增加工人和农民的收入,以便实现“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形成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6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孙中山的思想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哪些思想精华?又运用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核?据此概括孙中山思想所体现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发展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
(1)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哪些贡献?
(2)唐太宗是怎样“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处理与西藏(当时称吐蕃)之间的关系的?这一政策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3)康熙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西藏和蒙古采取哪些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
材料二: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3分)
(2)材料二中三朝收支情况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对上述社会问题北宋进行了哪两次改革?改革的结果怎样?

20世纪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图式,回答相关问题。

(1)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历史虽从屈辱中开始,但在辉煌中谢幕。写出图中A、E两点所代表的典型事件。
(2)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民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对内争取民主权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图中B点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指出其在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指出图中C点所代表的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民族独立的任务基本完成。概括在这一年中,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主,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突出成果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你认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