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世界之政有二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之政),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国民谓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日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今日全地球号称强国者十数,除俄罗斯为君主专制政体,美利坚、法兰西为民主立宪政体外,自馀各国则皆君主立宪政体也。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故各国宪法,皆首言君主统治之大权及皇位继袭之典例,明君之权限也;次言政府及地方政治之职分,明官之权限也;次言议会职分及人民自由之事件,明民之权限也……不知君权有限云者,非臣民限之,而宪法限之也……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序言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人民革命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两部宪法有何相同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艺是指七种自由艺术(也是学习课程),即文法学、修辞学(包括雄辩术)、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的日常生活。
——根据[美]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
材料二在16—19世纪,除了渊源于古代四艺中的天文学外,力学、地理学、物理、化学、数学等新的学科都巳相继出现。
——根据[美]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
材料三某中学课程表(1968年5月—1969年)


天天读
革命歌曲
代数
运动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外语
运动

天天读
农业
语文
运动

天天读
农业
代数
运动

天天读
语文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天天读
外语
军训
运动

(注:“天天读”指读《毛主席语录》;“运动”指体育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七艺“起源于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的日常生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6-19世纪出现一系列新学科的经济、文化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该中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试从国际与国内两方面进行分析。
(4)结合以上材料,就“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上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
材料三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材料四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

(26分)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斯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己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伊文译
(1)请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3)材料三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8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克伦威尔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