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
(2)有人认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的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试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该观点形成的原因?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有何意义?在此之前,中国历代政府设置了哪些机构管辖新疆?
将新疆危机与甲午危机联系起来,你能看出哪些问题?
出现时间 |
侵略者 |
地域特点 |
政府态度 |
代表人物 |
最终结果 |
|
新疆危机 |
1865~1881 |
阿古柏、英俄 |
西部陆疆 |
积极采取措施 |
左宗棠收复新疆、设立行省 |
|
甲午危机 |
1894~1895 |
日本 |
东部海疆 |
避战求和、不作准备 |
李鸿章 |
战败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末,有人题楹联于京师(北京):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请回答:
(1)楹联中所讲的“三军败绩”是指哪场战争中中国战败?
(2)“割地求和”割了哪些领土?
(3)从楹联内容判断,这场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日军旅顺大屠杀
日军攻占旅顺后,进行了四天大屠杀。他们“缚数华人于一处,鸣枪肆击,复以利刃乱剁,直至体无完肤始已”。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的情景:“我亲眼看见许多人杀人的事情,这些被杀者……是根本没有武器的。我还看见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断定,他们是在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全城有18000多人被杀害,幸免于难者仅36人,据说还是为了叫他们埋葬尸体才得以保全的。城内积尸数尺,惨不忍睹。当时外国报纸评论:“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日军在旅顺如此,其他各地岂会例外。
请回答:
(1)日本旅顺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年?
(2)读了这段材料,你有何感想?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到:“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第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名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来的快乐。”
问题:(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