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
C.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
D.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B.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
C.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
B.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
D.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
下列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
③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④①②③ | D.④②③①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丞相职权范围扩大 | B.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C.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