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次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 B.君权神授学说 |
C.独尊儒术建议 | D.崇尚法制主张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 B.道家的思想 | C.墨家的思想 | D.法家的思想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这家思想:“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共同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 B.墨家的“兼爱”思想 |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 B.儒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 D.法家思想 |
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