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
C.材料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
D.反映了各阶级不同的斗争方式 |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近年来,全球史观不断兴起,与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政治多极化进一步加强 |
B.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
D.美国超强的经济军事实力 |
关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苏关系,描述最准确的是
A.从摩擦到对抗 | B.从敌对到盟友 |
C.从盟友到分手 | D.从盟友到对手 |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关于这一时期的外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敌对,正式建交 |
B.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建交 |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
D.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
据保守统计,文革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172万,受迫害的人数更以千万计。为此,著名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革经历者,从中选出了一百人作为代表并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到:“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