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兴趣小组根据镁与沸水的反应推测镁也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
实验1: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人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1)提出假设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可能为             
假设2:可能为MgCO3
假设3: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
实验
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II
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
                            
实验III
取实验I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入足量          
                            
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MgCO3
实验IV
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存在     离子

 
(3)设计定量实验确定实验I的产物:称取实验I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31.0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A、盛有足量碱石灰的干燥管B和盛有足量碱石灰的干燥管C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 g,装置B增重13.2 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测定一定质量的铝锌合金与强酸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可以求得合金中铝和锌的质量分数。现有下列实验用品: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8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短颈玻璃漏斗、铜网、铝锌合金样品、浓盐酸(密度1.19克/毫升)、水。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设合金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不超过100毫升)
(1)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反应开始进行(铁架台和铁夹的安装可省略):
①将称量后的合金样品用铜网小心包裹好,放在800毫升烧杯底部,把短颈漏斗倒扣在样品上面。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金样品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过量的炭混合后,加热至800℃左右,即得金光闪闪的“假黄金”。有同学对“假黄金”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高温时炭可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以后的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ZnCO3高温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
[提出问题]“假黄金”的化学组成可能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对该“假黄金”的组成作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可能的单质有:C、Zn、Cu
猜想2)可能的氧化物有:ZnO、CuO、Cu2O
猜想3)可能是单质和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论证]乙同学经思考和推理后,首先排除了猜想(选填①②或③),理由是
进而再排除了猜想(选填①②或③);对余下的一种猜想,乙同学又排除了其中的一种物质,依据是。对余下的两种物质,甲和乙同学用实验鉴定该两种物质确实是“假黄金”的成分。

实验室要用NaCl固体配制100mL 0.100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仪器中,不会用到的是()
A.锥形瓶 B.250 mL 容量瓶 C.胶头滴管 D.100mL容量瓶 E.天平
(2)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尚缺的玻璃仪器或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将配制过程简述为以下各步骤: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G.转移溶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步骤序号)。
(4)配制完毕后,教师指出有四位同学各进行了下列某一项错误操作,你认为这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溶解冷却的溶液转入容量瓶后就直接转入定容操作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
编号
T/K
大理石
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 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可用分数表示)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少量氯化钾、硫酸钾。现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并用实验检验其中的 CO32—、 SO42—和 Cl
(1)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取样品,②溶解,③,④,⑤冷却结晶。
(2)将制得的少量晶体放入试管,加入蒸馏水溶解并把溶液分成三份,分装在3支试管里。
①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稀盐酸,可观察有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离子。
②在第二支试管里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可观察到有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离子;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判断所加入稀盐酸已经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第三支试管里加适量的硝酸银,观察到有沉淀产生,由此证明溶液中一定含Cl。你认为该结论是否严密?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