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集体出现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好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自觉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
材料三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成就“中国梦”。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10 分)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各地的楼市低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减少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相应的,各地政府根据本地楼市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楼市销售的优惠政策集中解决:如上海出台每户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为80万元,成都市可异地申请公积金贷款,杭州推出买房可以办户口,郑州市出台20条救市措施等。然而“新政”出台已满月,房企仍是“跌跌不休”。市民反应最为强烈的是,不管政府政策如何,现在的房价与居民的收入还是不成正比,如果收入增加了,自然会积极购房。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哲学知识分析材料,说明怎样促进房地产的发展。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伟大的变革,是一个不断建立市场秩序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宏观调控规律的过程,我们党认识到应该将“有形手”和“无形手”结合起来。经过近30年的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都得益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伟大的历史变革,3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据统计,截至2008年3月底,在8亿多就业劳动者中,只有2.05亿多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在1.6亿老年人中,只有4332多万人享有退休养老金;在6亿多城镇人口中,只有2亿多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工作保险的劳动者只有1.24亿人。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何重大意义?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次会议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持续到12月18日,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
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