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学家利用某群落中的大、小两种鬣蜥进行实验。实验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

 
实验设置
结 果
干旱
A组:不做处理
 
B组:将大鬣蜥 移走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A组明显增加
C组:将小鬣蜥移走
大鬣蜥的存活率比A组略有增加
湿润
D组:不做处理
 
E组:将大鬣蜥移走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D组差别不大
F组:将小鬣蜥移走
大鬣蜥的存活 率比D组差别不大

(1)从干旱年份A组、B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推测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              ;再将C组与A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       关系。
(2)从湿润年份D组 、E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出现E组结果的原因是                          。根据气候条件分析,A、D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    组;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强的是   组,原因是                                 
(3)从实验过程来看,同一个种群的K值                    (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4)除了上述实验外,人类可以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建立人工群落,对群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说明人类活动                                 .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4种生物的资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

生物种类
RQ
铅(Pb)
汞(Hg)
A
某种小乔木
0.55
0.75
B
某种植食性动物
0.84
1.36
C
某种大型真菌
0.48
0.91
D
某种肉食性动物
1.35
2.05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以的形式进行。若D每增重10kg至少消耗Akg。
(3)利用表中信息在下图框中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

(4)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越高,生物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富集作用。
(5)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对临界水平的比率。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l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运用表中RQ数据分析汞、铅对该生态系统内4种生物生存的影响是:

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F2中取一粒黄色圆粒(甲),欲鉴定其基因型。
(1)他们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选择表现型为的豌豆与甲一起播种,并进行人工杂交实验。实验时,应先对作母本的未成熟的花采取处理,待花成熟时再进行
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若,说明;② 若,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
;④
(2)上述方案中,一粒豌豆长成的植株,所结种子的数量可能无法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为获取可信的大量实验数据,在该实验中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下图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请据此回答:

(1)①表示,它能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
(2)②表示的是
(3)若①是花药,则④是幼苗,继续对其使用处理可获得可育植株。
(4)若①是胡萝卜根尖细胞,则培养成的④的叶片的颜色是色。

Wollny研究小组的实验:在某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可以获得不同产量的春黑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所知,影响春黑麦产量的因素有
(2)比较图中D、E、F三点,实验自变量是。就图中所反映的因素来说,D点条件下限制春黑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C点条件下限制春黑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是
(3)图中的数据可以说明若想通过施肥提高产量,土壤应达到一定的湿度,请分析说明原因:
(4)除图所示的因素外,若要进一步提高春黑麦的产量,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以下A、B、C图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细胞,D图表示发生在某生物细胞中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回答:



A B C D


(1)A、B、C中,能够发生图D所示生理活动的细胞是图 。A、B所示细胞和C的主要区别是:A、B
(2)所代表的生物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图 ,C图中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
(3)事实上,图B所示细胞处于 状态,图B构成的组织不能作为鉴定还原性糖的理想实验材料,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