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作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主思想的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
(2)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欧洲的启蒙时代”的杰出代表,他们分别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设想?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和卢梭上述主张的?结果如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
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请回答:
⑴ 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⑵ 材料一、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面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
⑶ 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频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彭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无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19世纪中国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待遇”的?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件?
(3)结合三个条约的主要不同之处,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议定皇帝名号: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赢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动、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二、“封建”还是“郡县”?
三、再兴“封建”论,却发“焚书”难
材料二: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三: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业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朝前两次朝议“定乾坤”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述明朝政治的特点。
(4)综上材料,分析朝议制度的利弊。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A—1、A—2、A—3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
(2)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影响为什么会前后不同?
(3)图A—2与图A—1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4)简述图A—3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教徒认为:财富属于上帝,他服务于上帝就像一个温顺的服务员,甚至是上帝的赚钱机器,他占有的财富越多,他的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一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不能使财富减少,二是要用不懈的努力来增加财富。
材料二“切记,时间就是金钱……生活中要量入为出……在与他人的往来中守时并奉行公正原则对年轻人立身处世最为有益……借人的钱到该还的时候一小时也不要多留,否则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闭。”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社会学开山宗师马克思·韦伯认为:基督教中新教所倡导的“工作狂”和“小气鬼”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 你能以上材料中找出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吗?
(2)新教出现之后,到20世纪初,欧洲历史上出现了哪些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请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列举。 并概述这一时期时代特征。
(3)资本主义在发展途中经历的最大危机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使资本主义渡过危机? 具体途径是什么?它是现代最早的计划与市场融合的方案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