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10世纪基督教发生第一次分裂:天主教和东正教,分别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
B.威克里夫主张用民族语言传教,译《圣经》为捷克文。 |
C.马丁·路德发表了《基督教原理》,提出其改革主张 |
D.加尔文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实际上在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
日内瓦之所以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主要是因为
A.加尔文教主张比较激进 |
B.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宗教改革影响最大,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 |
C.加尔文教倡导《圣经》是最高权威 |
D.加尔文严厉排除异己 |
1555年,德意志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所确立的原则是
A.“教随国定” | B.路德派新教成为将来德国的国教 |
C.“因行称义” | D.在《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
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有利于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神圣罗马帝国加强中央集权 |
C.罗马教廷控制德意志 | D.德意志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
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
B.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
C.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
D.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