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 B.《北京条约》签订后 | 
| C.《马关条约》签订后 |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说明
 ①胡适坚持契约精神②胡适缺少反封建精神
 ③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④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④ |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 
|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 
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这就是巴黎公社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
| A.要求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实现城市自治 | 
| B.践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 
| C.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 
| D.主张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 |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英国
| A.确立了两党制 | B.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 
|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 D.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利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 A.维护各州的权利 | B.争取民族独立 | 
| C.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 D.建立民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