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以下的器材可以探究很多物理规律.请你参照示例,从其中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只填所选器材的编号),提出相对应的三个探究课题.①矿泉水瓶②水③酒精④弹簧测力计⑤长方体木块⑥圆锥⑦方形海绵⑧水平桌面
示例:选择器材:①②⑥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1)选择器材 :探究 .
(2)选择器材 :探究 .
(3)选择器材 :探究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军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绘制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
(1)由图甲中的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 cm。
(2)若他把蜡烛放在图乙中A的位置,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使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若把实验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 “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
在“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实验次数 |
质量m/kg |
初温 t/℃ |
末温 t/℃ |
加热时间t/min |
1 |
0.1 |
20 |
30 |
2 |
2 |
0.2 |
20 |
30 |
4 |
3 |
0.3 |
20 |
30 |
6 |
4 |
0.3 |
20 |
40 |
12 |
5 |
0.3 |
20 |
50 |
18 |
(1)该实验中,利用加热时间表示 。
(2)上表中 (填序号)三次实验,是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
(3)通过数据分析,水吸收的热量除了与质量有关,还与 有关。
(4)为了进一步探究,给一定质量的冰加热,利用实验数据描绘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甲和乙,你认为正确的是 ;可见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还与该物质的 有关。
(5)生活中人们利用水来取暖或制冷,就是利用了水的吸放热能力 (选填“强”或“弱”)的特点。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读出小车从A运动到C经过的路程SAC= cm。
(2)若小车从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3秒,则小车经过AC的平均速度VAC= cm/s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4)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 (不计摩擦)。
如图是小军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所采用的电路,是四根合金丝,用一个电压表分别测出它们两端的电压,得到一次实验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导体 |
材料 |
长度 |
横截面积 |
电压表示数/V |
a |
镍铬 |
L |
S |
1.0 |
b |
镍铬 |
2L |
S |
|
c |
镍铬 |
L |
2S |
0.5 |
d |
镍铬 |
L |
S |
(1)四根金属丝串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它们的 之比;为探究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比较合金丝a和 两端的电压;合金丝d两端的电压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V.
(2)在得到上表数据的过程中, (选填“能”或“不能”)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为得到更可靠的实验结论,应多次实验,每次测量合金丝两端电压之前,需进行一项实验操作是 .
(3)关于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小军还进行了理论探究:某金属丝电阻为R,长度为L,若把n根这样的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则总长度为nL,总电阻为 ,从而得到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依此关系,上表中b合金丝两端的电压应该为 V.
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物重 (N) |
物体上升的高度 (m) |
拉力(N)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
机械效率(%) |
1 |
1 |
0.1 |
0.6 |
0.2 |
83.3 |
2 |
1 |
0.1 |
0.4 |
0.4 |
62.5 |
3 |
2 |
0.1 |
0.65 |
0.4 |
76.9 |
4 |
1 |
0.2 |
0.6 |
0.4 |
83. 3 |
(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 ;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 ;比较第1、4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 .
(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 (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 有关.
(3)有两个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 不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 它的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