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 通儒家经典的学生。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 |
| B.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 |
|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 |
| D.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 |
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 行业 |
1912年 |
1920年 |
平均年增长率(%) |
|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509564 |
1598074(1922年) |
12.1 |
| 机器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包) |
1966(1913年) |
8316(1921年) |
19.8 |
| 电力业 |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
12013 |
29602 |
11.9 |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矿产量(吨) |
416558 |
3279757 |
29.4 |
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②③ |
老舍的著名话剧《花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
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力
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B.提倡使用国货 |
|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
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
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 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 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 都是洋务运动的直
接产物 ④ 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 瓦解 |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D.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