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和截面折射出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歌词中的历史印记】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1)这首歌词创作于什么时期?作者是谁?
[报刊中的历史印记]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指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文革"结束后,在思想路线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票证中的历史印记]
 
票证A                     票证B
(3)从票证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图片中的历史印记]
 
图1                         图2
(4)请围绕以上两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作简要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现代史综合题 世界近代史综合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上图的提示将下面的图示补充完整:

(2)图中的字母是表示奠定三国鼎立的著名战役的发生地?
A:
B:
(3)除了上面的几个人物,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时期的人物?请你再写出2个。

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1)仔细阅读材料一,请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名称填在下面的括号中。
①(长安) ②( ) ③() ④( ) ⑤( )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填写一个人物,2分)
材料二:西汉疆域图

(3)对材料二中A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材料二:如图

(1)材料二的人物是谁?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3)他的主张是什么?
(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
(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的这句话出自哪?是哪位农民领袖说的话?
(3)请说出这次起义的时间和地点?
(4)请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次农民起义?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1)材料一的秦王指谁?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哪些方面的措施?
(3)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