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之,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急治任旋里行李
B.医虽小道,攻之不精研究
C.病家多不能致达到
D.令与之善者诱致之交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就诊于太医院某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 
B.乃具告所言乃脑髓亏耗
C.试为汝诊之谓非为鄙人所误耶
D.问王归意,以疾告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傅青主善医的一组是
果尔,奈何?             ②王大喜,求方。 ③傅诊之,曰:“不死。”
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   ⑤服之,立止。   ⑥每以一二味取验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甲)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节选自《苏武传》)
(乙)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
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①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②,亡其实。”文帝曰:“善。”乃止。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③。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从行至霸陵④。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有戚焉?”文帝称善。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⑤,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注:①虎圈啬夫:养虎人。②司马门:汉代宫廷的外门。当时的宫卫条令规定:出入司马门必须下车,违者“罚金四两”。 ③霸陵:汉文帝为自己修造的陵墓。④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一共有四处。
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副有罪,当相坐:治罪
B.而廷尉乃之罚金当:判决
C.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D.释之免冠顿首曰谢:辞谢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文帝由是释之

A.空以身草野 B.反欲两主
C.且庸人尚 D.此人亲吾马,固不败我乎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释之“依法办事”的一组是()
①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
②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
③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
④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⑤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
⑥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律用连坐胁迫苏武,遭拒后,又举剑来威逼,威逼不成,再以投降后可以称王,拥众数万
等条件利诱苏武,但苏武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拒绝。
B.张释之性格耿直,不阿谀奉承。在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而张释之敢于说直话。
C.在处理“惊舆马”这件事中,文帝认为张释之的处罚过轻,后经张释之的解释,文帝最终赞
同他的判决。
D.有人偷盗高祖庙里神座前的玉环,张释之认为要当街处死这个犯人,但文帝认为要诛杀他的

全家。文帝最终不同意张释之的判决。
翻译语段中画线的句子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
(3)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予官职 B.缙绅、大夫、士于左丞相府萃:会集
C.吕师孟叔侄为逆数:数落 D.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想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国事遂不可收拾 D.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资政殿学士行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夜以兵围所寓舍于其身也,耻师焉
C.归求救国之策余不得归矣
D.贾余庆献谄后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祐二年,南宋形势严重,元兵逼到都城临安城门,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文天祥矢志报国,不顾利害。
B.国难降临,文天祥想法有三:一是为国捐躯决心已定;二是打算以外交手段挽回败局;三是侦察敌情以决定救国对策。
C.文天祥出使元军后遭受扣押,忍受屈辱,被驱北上,理应自杀,但想到了以后的斗争,坚持活了下来。
D.文天祥想以言辞说动敌人,说明他既有忠君爱国之心,又对敌人有充分的估计。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2)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下》)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 请 粘 昙 字韵 诗 又 随 笔 写 讫 便 出 门 留 之 不 可 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注】楮币:古代纸币的别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船而去刺:乘坐
B.安可诸君子间厕:置身
C.之谷惠:赠送
D.至庭前徐:缓慢

下面全能表现吕徽之先生安贫乐道的一组是()
①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②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
③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④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
⑤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
⑥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①④⑥ D.①②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C.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给下列句子断句或翻译。
(1)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复 请 粘 昙 字 韵 诗 又 随 笔 写 讫 便 出 门 留 之 不 可 得。
(2)翻译。
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