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之,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急治任旋里行李
B.医虽小道,攻之不精研究
C.病家多不能致达到
D.令与之善者诱致之交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就诊于太医院某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 
B.乃具告所言乃脑髓亏耗
C.试为汝诊之谓非为鄙人所误耶
D.问王归意,以疾告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傅青主善医的一组是
果尔,奈何?             ②王大喜,求方。 ③傅诊之,曰:“不死。”
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   ⑤服之,立止。   ⑥每以一二味取验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寿之志三国也,纪魏而传吴蜀夫三国鼎立称帝魏之不能有吴蜀犹吴蜀之不能有魏也寿独以帝当魏而以臣视吴蜀吴蜀于魏何有而然哉此寿之失也。
(节选自苏沟《史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寿字承柞,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谁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薄、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者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者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著作郎。
吴平后,寿乃鸿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著《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徒后,再兼散骑常侍。
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兄子符,字长信,亦有文才,继寿著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荐,字叔度,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抹,卒洛下。荐从弟阶,字达芝,州主薄,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皆辞章粱丽,驰名当世。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符、荐、阶各数十篇,二州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大较如此。
时梓憧李镶叔龙亦隽逸器,知名当世,举秀才,尚书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辞不就,意在州里,除广汉太守。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
(《华阳国志·陈寿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富艳属:写作
B.以班固、史迁不足也方:相比
C.州主簿,孝廉察:考察
D.以疾辞不就:到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B.且可以为侍御史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不欲其处内其人居远未来
D.二州先达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为击破沛公军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
(2)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
选文中哪些事表现了陈寿的“博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索地于赵,弗与,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以亡。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温人周,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乃使吏出之。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连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至而求鹿,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传,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鹿,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之君烹其子而之羹遗:赠送
B.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传授
C.彼重欲无,天下必惧厌:满足
D.且君何以天下图智氏释:放弃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智伯大悦,索地于赵,弗与,围晋阳②相如持璧却立
B.①温人周,周不纳客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①岂有为人之臣又为之客哉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D.①至其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人的智慧的一组是
①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②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
③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④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⑤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⑥秦西巴弗忍而与之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宣子听取了任章的建议,采用欲擒故纵之术以割让土地使智伯骄傲轻敌;最终贪婪的智伯在韩氏、魏氏、赵氏的联合攻击下灭亡了。
B.齐桓公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途中迷路缺水。凭借管仲的聪明,利用老马找到了归路;靠着隰明的智慧,利用蚁穴得到了水。
C.齐国攻打宋国,臧孙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楚王的支持和援助,使宋国免于灭亡。温人在周被囚禁,他靠着聪明机智说动周君释放了自己。
D.乐羊忍住悲痛吃了自己儿子的肉,顺利打败中山国;秦西巴心地善良,把小鹿还给了母鹿。作者认为乐羊的智巧伪诈比不上秦西巴的愚蒙忠诚。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4分)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3分)
(3)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3分)

(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梅直讲书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出游
C.非左右为之先容:介绍,推荐
D.车骑数十人从:带领 ,使……随从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1)夫天下虽不能容,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2)使闾巷小民,聚观赞叹之
(3)夫召公之贤, 以管、蔡之亲
(4)而欧阳公亦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A.(1)和(2)相同,(3)和(4)不同 B.(1)和(2)相同,( 3)和(4)也相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

下列不能表明苏轼快乐观的一项是 (3分)

A.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B.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C.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D.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
(2)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3)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质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孙寿,梁冀的妻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书计裁: 通“才”,仅仅
B.商以冀让:退让
C.融自刺不殊:死
D.洛阳令收考授讽:暗示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冀阴险狠毒,残暴放纵。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B.梁冀阴险狡诈,工于心计。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C.梁冀居功自傲,骄矜跋扈。桓帝因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而欲礼遇梁冀,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梁冀贪婪成性,富甲天下。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库,因此减免了百姓一半的租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
(2)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