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领会精神  畅想未来】
材料一: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材料二: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重要讲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习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在走过90多年风雨历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局面后的高度自信。
(1)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什么?(时事)
(2)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习总书记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局面后的高度自信的理由。(回答三点即可)
(3)请举例说说我国还有哪些"梦"等待我们去追、去圆?(回答两个即可)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首设“青年观察家”项目,特邀来自28个发起国的“青年观察家”,就亚洲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从青少年角度发表观点、提出建议、撰写报告,并提交亚洲的决策者参考。这个项目增加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青年人的参与,让他们贡献观点,使论坛成为更多样化、包容性更强的平台,从多方面给予青年精英展示理念和思想碰撞的空间。
材料二:潘庆等4名荣获“青年观察员”的百姓代表,以“海南之光”代言人的身份出席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在论坛上展现海南元素,为海南发声,让更多人发现海南、了解海南、走进海南,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海南文化软实力。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论坛年会首设“青年观察家”项目有什么意义?
(2)请你从政府和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海南发声,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
(3)我们应怎样与不同国家的人交往?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整治市容扮靓星城】
【史上最严市容令】2014年3月5日,被坊间称为“史上最严市容令”的《长沙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关于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整治的通告》正式实施。此次整治主要针对乱扔垃圾(贴牛皮癣)、乱设摊点、店外经营、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占人行道违停、违规处置渣土、工地围挡不规范、私搭违章建筑、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及违规设置招牌、擅自占绿损绿等十类市容违法行为。这项“市容令”的颁布实施,被视为长沙今年初启动的“清洁城市”大行动的一部分。
长沙市颁布实施“史上最严市容令”有何意义?
(2)【治理脏乱不手软】为确保整治工作得到有效落实,长沙市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市容整治的具体实施,城管执法、公安、工商、住建、交通等部门采取联合执法行动,采取措施,全天候查处和打击各类市容违法行为。对于曾经常见的随地吐痰,吐槟榔渣,乱扔果皮、烟头、纸屑等破坏市容环境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严格查处。每一个市民都应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做文明市民。
我们应如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做文明市民?
(3)【文明劝导在行动】“最严市容令”实施以来,长沙市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宣传或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在南湖路上,裕南街道的500名志愿者带着1500份市容整治资料和有关媒体卫生门店三包的报道走进门店,亲手发放到店主手中,并告知店主要负责好自己门店前的卫生(见下图)。

结合材料,从公民履行义务的角度写一份“告别陋习,做文明市民”的倡议书。

读下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2)接电话者的做法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三点,6分)
(3)假若你的朋友也有这种倾向,你会为他做些什么?(三点,6分)

材料一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记者阮煜琳王鲁平) 朱镕基总理在五日上午开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在经济较快增长、物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材料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这一目标何时能够实现?
(3)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哪一年的什么制度?
(4)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三方面,6分)

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杨阳又是全校第一名,这已经是连续三次得到学校的奖励了,他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谈到:“其实跟同学交流也会帮助自己进步。”在全校第一名的光环中,杨阳却依然谦逊而淡然,他几次提到一个人,就是自己的同桌,他以684分取得了全省理科第三名,两人相差仅6分。”在他出现以后,我们两个可以说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也是互相促进的最佳搭档。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杨阳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
(3)竞争有道。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哪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试举两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