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以来,炎黄子孙致力于民族富强的探索,南粤大地勇开先河,南粤儿女翘立潮头,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留下了一页页浓墨重彩。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广东钱局由张之洞创办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全套设备由英国进口,先后铸造制钱,"光绪通宝",五种不同面值的银币,铜先(注:小面值铜钱)等,流通于津沪各口岸,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广东地方志》
材料二  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已经实现,接下来……子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
--人教社普通高中《历史》选修4
材料四   1979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向中央回报工作时,希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当即果断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中图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五  见图

1978年以来广东及全国经济增长变化图
--《广东统计信息网-统计图表-GDP》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钱局创办于哪一运动时期?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分别是谁?百日维新期间提出的经济主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最先拥有"自主权"的城市有哪几个?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1984年间广东经济有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沿着复兴路,共筑“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局变】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中国新生】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伟大转折】中国找到了一条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1) 中国开始“伟大转折”的标志是什么?(2分)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请你分别指出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两条道路。(4分)
【继往开来】一个崭新的世纪已经开启,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梦”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
(3)我们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这是为什么?(2分)

(共8分)【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安徽省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张记录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的协议书。

材料二: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前沿阵地,温州人是改革开放的勇敢探索者和实践者。30年来温州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温州所走出的改革开放道路,被称为“温州模式”。
(1)结合材料一,如今,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单百头’,又娶媳妇又盖楼。”得益于我国实施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 C.改革开放 D.计划生育

(2)中国的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在哪两个省?
(3)请你举出家乡温州的一项经济建设成就。(友情提示:可以是温州各地的著名企业、重要市场、名牌产品等)

【图说历史新生政权】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而开展了哪两大运动?(4分)
(2)请选择上述其中的一个运动,说明它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3)依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

【读史明智 热爱智慧】以下是小明同学课外阅读史书的摘记,三段摘记分别显示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片段,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的统治虽然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中国已由分封制的国家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并且一直存在到20世纪。(《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强学会和兴中会,一个以改良为宗旨,一个以革命为归依;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他们揭出了改良与革命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出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秦的统治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试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中“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把皇帝拉下马”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小明为此进行了一次专题探究。
第一站:走访张大爷。张大爷回忆了上世纪50年代的经历,自土地改革分到土地时,他历经了从个体单干到合作生产,再到脱离实际的浮夸的岁月,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慨不已。
第二站:参观成就展。小明发现1978年到1990年之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增加到4462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3.4元提高到686.3元,变化巨大;还了解到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九个“一号文件”,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1)第一站“合作生产”与“脱离实际的浮夸”各指当时我国农村发生了什么事件?
(2)第二站数据变化表明农民生活实现了怎样的历史性跨越?这源于哪一政策的实行?
(3)探究结束,请结合“两站”见闻,帮助小明提两条有利于我国农村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