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山西某县有一所初中学校,地处半山坡,分布有教学楼、实验楼、食堂、学生宿舍楼等8座建筑。全校学生1800多人,其中农村住校生900多人。目前该校正进行课改,倡导实践、探究、创新。下面是该校某班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活动。假如你是该课题组的成员,请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研究课题
我校节能环保的设想和建议
理论依据
(1)答:                        。
调查情况
1.每年取暖、空调、日常照明等开支,占学校办公经费的较大的比例。
2.学校的自来水不能保障供应,但降下的雨水却白白流失。
3.学校大量生产废纸、空饮料瓶、废灯管等,食堂每天还产生的600公斤餐厨垃圾。同时学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明显。
总体设想
制定政策:出台全校节能环保整体方案,包括利用现代科技等措施。
常规改造:比如楼立面加隔热保温层,窗玻璃改双层等。
平时要求:(2)答:                                 。
循环利用:
空中菜园:利用能承重的宿舍楼等4座建筑的屋顶,采用玻璃大棚和滴灌技术, 修建"空中菜园",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这样.楼房既隔热保暖,生产的蔬菜又可解决住校生吃菜问题。
建沼气池:用餐厨垃圾和空中菜园的烂菜叶等作沼气原料,产生的沼气能满足食堂等燃料之用;沼气渣再用于空中菜园的施肥。
(3)结合该校实际情况,请你再写一例有关循环利用的设想:
答:                                          。
方案论证
(4)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要认证"为什么要进行循环利用",用什么思维模式为宜。答:                           。
意义总结
(5)请你总结开展这个课题的积极意义:(写4点)
答:                               。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两图,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中的行为人被处罚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角度对图一中的行为人进行劝诫。
(3)图二中的行为人应增强哪些意识来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

2014年3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网友整理了以下“总理语录”: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尝试对“总理语录”进行解读。

材料一:2013年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雾霾天气。2013雾霾发生频率之高、波及面之广、污染程度之重前所却未有。有时白天能见度不到几十米,中小学停课,航班停飞,高速公路封闭,公交线路暂停运行……
材料二:《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布局的五大目标之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切实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
请运用八、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2)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1)的结论,国家该怎么办?

材料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材料二: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请用教材知识加以说明。
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公民的必须弘扬什么样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
材料二:2014年4月1日,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我省将重点研究两大专项改革,即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完善产学研联合培养和协同创新机制。我省将实施“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到2018年,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校长教师配置更加合理,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城镇“择校热”和特殊群体受教育问题基本解决,村小和教学点运转正常,基本消除县镇超“大班额”现象,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形成,人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用教材知识说明我国和我省进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