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回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是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是 。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编号为Ⅲ)设计时,可将装置Ⅱ中的NaO H 溶液换成等量的 ,其余的与装置Ⅱ相同,即可。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A |
不移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不移动 |
B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3 |
C |
向右移动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
I.科学家发现睾丸决定基因是睾丸发育的必要条件,人睾丸决定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当含该基因的一段Y染色体移接(易位)到其他染色体上,人群中会出现性染色体组型为XX的男性(每20000名男子中有一个)。下图为某家系患甲种遗传病(用B或b表示)的遗传图谱,3和8不携带致病基因,图中6号为性染色体组型为XX的男性。请分析回答:
已知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体细胞中含一条X染色体的是雄性(如6+XY,6+X,6+XYY,其中6+X不育),含2条X染色体的是雌性(如6+XX,6+XXY,都可育),含3条或0条X染色体表现为胚胎期致死,有Y或无Y染色体都不影响性别。现有一只基因型为XrXr的白眼雌果蝇和基因型为XRY的红眼雄果蝇杂交,F1中出现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还出现少数白眼雌果蝇和不育的红眼雄果蝇。如将F1中白眼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RY的红眼雄果蝇杂交,F2中出现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又出现少数白眼雌果蝇和可育的红眼雄果蝇。
(1)根据上述果蝇杂交的实验结果,F1中出现了两种例外的表现型,从细胞水平去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推测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这两种例外表现型果蝇的体细胞去证实。
(2)根据上述果蝇的杂交实验,F1中红眼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______蝇,白眼雌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______蝇,并将其传给F2中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
(3)F2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4)从F2中选择亲本,用遗传图解表示通过一次杂交获得成活子代全部都是白眼果蝇的过程。(子代中只表示成活个体)
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
材料用具:略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健康雄兔15只,将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
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上述实验方法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当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选用三组而不用三只兔子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最高的是____。
(4)若将C组其中一只兔子的甲状腺切除,并从第三周开始每天注射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则该兔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如下图A所示。促甲状腺激素初始含量如图B,请在下图A中画出1~5周内促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
(5)若给C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抑制甲状腺对甲状腺激素的的分泌。则兔子血液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和______。
下图Ⅰ中放一盆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Ⅱ处为一U型管,Ⅲ处放一只健康的小白鼠,Ⅵ处为一定浓速度的NaOH溶液,V使装置中的空气以一定速度按箭头方向流动,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以下实验。据图分析回答:
⑴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如果不给光照,装置内空气中_____(物质)含量增加。
⑵与⑴相同条件,给装置Ⅰ中的植物适量的含18O标记的水、无机盐,同时给予适宜光照,一段时间后,B处的_____(物质)多于D处。小鼠体内含18O的物质是____、_____。
⑶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同样光照条件下,Ⅰ中生物叶肉细胞的C3含量_____;C处液面_____。(上升、下降)
⑷在⑶中条件下,Ⅰ中生物刚开始产生O2较多,但随时间延长,O2产生量越来越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Ⅲ中的小白鼠体内_____(物质)将会略有积累。
⑸由此实验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某同学尝试在适宜的条件下制作果酒和果醋,在消毒后的锥形瓶中装入新鲜的葡萄汁后封闭通气口,进行自然发酵,发酵初期将温度控制在18~25℃,可见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杆菌,适当升高温度到30~35℃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分析并回答问题:
(1)开始时添加酵母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后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果酒过程开始阶段的生物化学要在_____(细胞器)中进行,制果酒过程后一阶段的生物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4)与酵母菌相比较,醋酸杆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后期接种醋酸杆菌,适当升高温度到30~35℃并通气,可以说明醋酸杆菌_______________。
(5)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可以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