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危害有
① 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②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③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④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的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16省,参与签名者达20万人,仍以失败告终。他们公开报告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其影响是( )
A.使立宪运动彻底失败 | B.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 |
C.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 | D.列强放弃支持清政府 |
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
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 |
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 |
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
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 |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下列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专制过于强化是失败的主因 |
B.单纯发展海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
C.洋务运动没有改良封建政治制度 |
D.缺乏团结统一的领导导致战争失利 |
“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
A.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 |
B.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
C.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
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
清朝前期的海防对象是海盗和海上的异己势力,长期以来推行“重防其出”的海防政策,后来海防政策改变为“重防其入”。政策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海盗和异己势力的消失 | B.海军力量的增强 |
C.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 D.西方列强的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