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
——华盛顿
材料二 乔治·华盛顿全靠他在独立战争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才使各个殖民地保持了一致的目标。他在战后的贡献也是同样伟大的。他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他的为人和影响制止了美国人要对英宣战或对法宣战的危险倾向。他使自己的职责具有无上的尊严,并且用自己的才智鼓励他的政府。联邦政府顺利地组织起来,建立了国家信用机构,制定了外交政策,这些都是他担任总统的功劳。他拒绝第三次任职,为美国开创了只能连任两届总统的传统。
——温斯顿·丘吉尔 [英]《英语国家史略》1956~1958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盛顿对英国持怎样的态度?而他拿起武器的依据是什么?
(2)丘吉尔是怎样评价华盛顿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是两个语词结构相近的概念,它们表明中日两国在早期近代化的路径选择中拥有着类似的文化处境,即必须处理好强势文化的引入与本土传统文化的保存问题。——人教版历史选修1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材料二昔彼得(彼得大帝)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的主要观点,(3分,不得照抄原文。)并指出其观点产生的主要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二:“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在制度构建上,“罗马的政府是十分完善的,因为自从它产生以来,它的制度就足以使或是人民的精神,或是元老院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级官吏的威望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罗马共和国还设立了监察制度,监察官每年都要检查一个共和国当时实际情况,这样就把人民分配到不同的特里布(部落,古罗马的行政单位)里面去,以便使保民官和野心家不能操纵选举,使甚至人民自己也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英国选民人数变化
(据丁建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研究》)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870年修正案)
材料四: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人民日报·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启示之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罗马法之所以促使罗马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由此推断,孟德斯鸠认为罗马衰败的原因是什么?简述其思想在18世纪的实践情况。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美两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的内容。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取得巨大成功,它既完成了消灭专制王权的任务,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
材料二 民国初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说明“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的含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揖美追欧”,实现“旧邦新造”,曾力图把西方哪些民主政治制度移植于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哪些成就?
(4)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驯服”统治者的共同途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
——《汉书·贾谊传》
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明]宋濂《元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针对其“弊”秦朝在地方制度上又是如何求“变”的?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地方制度的弊端是什么?。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
(4)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趋势是什么?。
材料一 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到清代商贩及手艺人有近500种,所售商品不同,唱卖的声调也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季节的唱卖,或艳丽或悠长。
材料二 国初民居尚简朴,三间五架式甚狭小。服布素,老者穿紫花布长衫,戴平头巾。少者出游于市,见一华衣者,人怪而哗之。
——(明)嘉靖《江阴县志》
材料三 二三十年间,富贵家出金帛,制服饰器具,列笙歌鼓吹,招至十余人为队,搬演传奇;好事者竞为淫丽之词,转相唱和;一郡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虽逾制犯禁,不知忌也。
——(明)张瀚《松窗梦语》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叫卖广告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2)据材料二、三,指出社会风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消费与生产两者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