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大权后,标榜要替鲁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春秋后期的这个事例说明
| A.分封制对等级隶属有严格的规定 |
| B.士的力量当时已经超过卿大夫 |
| C.分封确立的礼制在当时保持良好 |
| D.周天子的权威遭到削弱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到: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可能是
| A.美国共和制 | B.英国议会君主制 |
| C.德国二元君主制 | D.法国共和制 |
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 A.民贵君轻 | B.天人感应 | C.三纲五常 | D.和谐中庸 |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主张治国要
| A.重视礼仪教化 | B.实行礼法并施 |
| C.强调严刑峻法 | D.提倡为政以德 |
明代后期的徽州人黄汴说:“余家徽邶万山之中,…… 土稀人稠,业多为商。”黄汴自幼随父兄出外经商,“与二京十三省暨边方商贾贸易”,编成类似旅行指南的地理拈籍《统路程图记》,多次大量刊印,深受欢迎。以下各项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经商活动破坏了徽州的农业生产 C.徽商的经营范围主要在边境地区
C.徽州商人大多从事长途贩运贸易 D.徽州商人以经营出版印刷业为主
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 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 |
| 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