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4分)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
材料一 山东省八五以来对环境领域投资情况和环境污染与GDP增长关系图

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A点,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材料二 “美丽山东”首次写进201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加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从而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
材料三 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山东,实现经济文化的永续发展。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怎样才能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美丽山东”政府应承担的责任。(8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唯物论道理。(7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
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先进的校园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
(2)应如何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倡导“多音和鸣”、“琴瑟和谐”,强调多样和谐,追求共存共生。因此,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这种观点。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十七大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事实再次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一: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材料三:每万美元GDP消耗石油量及能源利用率情况

中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中国能源利用率
发达国家能源利用率
7.24吨
2.33吨
1.46吨
1.31吨
33%
40—50%

注1: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我国经济增长中75%靠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投入,25%靠技术进步。
注2:200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到全球的5%,而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12%。
为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⑴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6分)
⑵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正确性。
⑶运用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⑷简要分析材料三中图表及附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三大产业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中国政府将真心实意为民众办实事,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这说明:民生正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说:“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生活困难群体占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一个船队,决定它的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材料三:2007年,中央政府出台了许多民生重大举措。在农村,全国推行低保制度;在城里,政府大建廉租房,以很少的租金给困难家庭住;从5月开始,政府基于猪肉价格上涨而对低保户实行“肉补”;从7月1日起,全国4200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增加,每人每月的养老金将达到1200元以上……
⑴运用国家机构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将民生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的依据。
⑵简要分析材料二中温总理讲话中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⑶材料三中中央出台的民生举措将产生哪些积极的经济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