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桑蚕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见证了中国社会百余年来沧桑的历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指出甲午战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4)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5)分别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6)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迎了一个新机遇,请指出此次机遇是什么(2分))】

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材料一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材料二 黑龙江,我国最北的一个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片黑土地为国家累计提供了全国近1/2的原油、1/3的木材、1/3的电站成套设备、1/10的煤炭、1/2的铁路机车以及大量的商品粮。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
(2)东北地区曾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举出1953~1957年期间,东北地区工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并分析20世纪50年代使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单位:家)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数量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三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四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3)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大国崛起的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英国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材料四
图一: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年份
区域
1860
1880
1900
联合王国(英国)
19.9
22.9
18.5
法国
7.9
7.8
6.8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4.9
8.5
13.2
美国
7.2
14.7
23.6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为什么会觉得“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结合材料二说明: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等国干了些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地位的原因?
(3)材料四中图一代表美国的曲线是哪一条?(请写出编号)材料四反映出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