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
| 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
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
|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
|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
|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
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
|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
下列四幅历史图片是抗战时期留下的珍贵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②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③平型关大捷④百团大战
| A.②①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③④①② | D.①③④② |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