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D.苏联解体 |
科学革命不仅改变物质世界,也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受下图这部著作影响而产生的是
A.人和人性开始从宗教和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
B.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理性分析人类社会成为潮流 |
C.主张“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广泛流传 |
D.微观粒子世界的探索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
GNP总量(10亿美元) |
GNP增长率 |
失业率% |
1930 |
90.4 |
-12.3 |
8.7 |
1933 |
55.6 |
-4.1 |
24.9 |
1935 |
72.7 |
10.9 |
20.1 |
1938 |
84.7 |
-6.3 |
19.0 |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 |
1990(%) |
1997(%) |
2004(%) |
2006(%) |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
23 |
23 |
30 |
30 |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26 |
26 |
27 |
30 |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
18 |
19 |
16 |
16 |
是一场灾祸 |
12 |
16 |
14 |
10 |
难以回答 |
21 |
16 |
13 |
13 |
A.在反思十月革命时仍带有大国情结
B.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C.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D.对十月革命的影响难以评价
卢卡契在评论西方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指的作家所代表的文学流派应是
A.古典主义文学 | B.浪漫主义文学 |
C.现实主义文学 | D.现代主义文学 |
1895年,恩格斯在《〈法兰西的阶级斗争〉导言》中指出:“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一观点认为
A.暴力革命不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 B.《共产党宣言》描述的理想需要修正 |
C.巴黎公社斗争策略值得各国效仿 | D.当时的工人运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