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民主义的三种思想背景对孙中山政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显著的区别。20年代之前,在孙中山的政治实践中,英、美民主主义占较大的比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比较微弱。但随着1917年后孙中山政治上的不断受挫折,他对英、美民主主义虽继续抱有强烈希望,但同时开始重视中国文化传统,1921年后,孙中山回归中国传统的痕迹越益明显。孙氏深感单纯追求英、美政治模式,忽略中国传统是其革命不断遭挫的重要原因。孙氏开始相信,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底,从而“规抚”外来思想才能为其政治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孙中山向中国文化传统倾斜的同时,孙中山把目光又转向新生的苏俄,经过审慎的研究和思考,对苏俄革命经验作出了选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1
时间 |
政策 |
西汉初年 |
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 |
汉文帝 |
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吴王刘濞),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liè等同)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
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
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于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
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 |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焉。 |
武帝元鼎二年 公元前115年 |
郡国多奸(私自)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非赤侧不得行。 |
武帝元鼎四年 公元前113年 |
悉禁郡国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造。(元鼎二年,设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其属官有均输、钟官、辨铜三令,即上林三官)。 |
表2
![]() |
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五铢止,沿用了七百多年。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钱直径1.15~1.2厘米之间,重约0.62~0.65克。 |
——《史记·平准书》
(1)依据上述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汉代铸造货币的权力是怎样演进的?演进的原因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铸币权的变化有何影响?
【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菜肴之餐桌”。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材料二 “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求助于《非战公约》……《非战公约》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王立枉《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做出上述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对《非战公约》的态度有何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美国重要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强国内广为流传。
一一于沛《运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材料二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昵?简单说:一面定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中国人自发的结果。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一一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1)《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有哪些?为什么《独立宣言》被近代中国学术界广泛编译?(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梁启超所理解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历史一一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英国宗教改革中发布的《三十九条信纲》的条文,回答问题。
第六条论圣经足以使人得救
圣经包含得救的要道,所以凡未载于圣经,或未为圣经证明之道,即不必信为或视为得救的要道。
第十一条论称义
我们在神面前得称为义,只因信我们救主耶稣基督-勺功德。而非因我们自己的善行,或功劳。因此只因信称义乃是极其有益,最足安慰人心的教理,这在讲道集中“称义讲辞”中较为详细阐明了。
(1)归纳材料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2)英国的宗教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薪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君权,分析对两国发展的不同影响。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依据材料一,比较中世纪中国和西方城市的不同。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筹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
一一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