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越冬时,褐色脂肪组织在维持体温恒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研究人员以雄性布氏田鼠为实验材料展开相关研究。实验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
对照 |
冷处理1d |
冷处理4周 |
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mg) |
3.5 |
5.3 |
10.4 |
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血清) |
0.57 |
1.00 |
1.48 |
请回答:
(1)褐色脂肪组织细胞主要通过脂肪氧化分解产热。与相同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氧化分解能够释放更 的热能以维持体温。
(2)实验过程中,随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逐渐 。其生理意义是:线粒体是 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的 增多,促使产热增多。
(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有人推测雄性布氏田鼠在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是:田鼠处于寒冷环境中,在神经调节下,由 释放的 增多,进而导致 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脂肪组织细胞,最终产热增多。
如果某自花传粉二倍体植物的茎高受基因A、B、C的控制,这三个高茎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每个基因都有一个等位基因。当植株中不含有高茎基因时茎高为4cm(基础茎高),每增加一个高茎基因在基础茎高上使茎高增加2cm。请回答:
(1)控制该种植物茎高的基因型共有种。
(2)该种植物茎高最高为cm,基因型为。
(3)将最高的植株与最矮的植株杂交,F1植株的基因型为,茎高预期高度为cm;F1自交,F2中cm高度的植株最少。
回答下列Ⅰ、Ⅱ题:
I. 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利用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植物B的CO2利用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 ,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有 和。
(2)某课题组为验证上述植物A和植物B夜晚生理代谢的差异,利用左下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实验前检测空气中CO2的浓度)
(3)实验1h后反应瓶内CO2 浓度的变化是变量。
Ⅱ.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在农场的荒地上用含32P的溶液喷洒于杂草上,然后定时检测生物体内32P的出现顺序,以研究该荒地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已知甲、乙为动物,丙是一种腐生细菌,如图所示。
(1)若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则捕食者应是生物。
(2)该荒地经过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将(增大/减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提高,发生在该生态系统的演替属于 。
(3)调查该荒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溶液中,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借助进行观察。
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病的系谱图
(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回答以下问题。(①②小问每空1分,③④小问每空2分)
①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
②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的性基因。
③不考虑乙病Ⅱ-4为纯合子的概率为他与一个正常女子婚配其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④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他与Ⅲ-4婚配生出不患病子女的概率为Ⅲ-2与Ⅲ-3婚配后代患二病的概率为
棉花的纤维的颜色棕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含量的高低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二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二对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棕色高酚品种和纯和的白色低酚品种杂交F1全是棕色高酚,子一代自交产生F2。(每空2分,共14分)
①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占②F2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
③F2中重组类型除棕色低酚外,还有占F2的
④F2白色高酚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占将F2中的白色高酚类型自交得F3,F3中的表现型有种,F3中不能稳定的白色高酚占
下图是蛋白质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每空1分,共6分)
(1)翻译的场所是[ ]
(2)翻译的模板是[ ]
(3)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 ]
(4)转录的模板是[ ]
(5)转录的场所主要是
(6)翻译后的产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