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小组进行Na2SO3的性质实验探究。
(1)在白色点滴板的a、b、c三个凹槽中滴有Na2SO3溶液,再分别滴加下图所示的试剂:
实验现象如下表:
| 编号 |
实验现象 |
| a |
溴水褪色 |
| b |
产生淡黄色沉淀 |
| c |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
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① a中实验现象证明Na2SO3具有 性。
② 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 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c中现象(用化学用语及简单文字表述) 。
(2)在用NaOH 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往往得到Na2SO3和NaHSO3的混合溶液,溶液pH 随n(SO32-):n(HSO3-) 变化关系如下表:
| n(SO32—): n(HSO3—) |
91:9 |
1:1 |
9:91 |
| pH |
8.2 |
7.2 |
6.2 |
① 当吸收液中n(SO32-):n(HSO3-) ="10:1" 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填字母)。
A.c(Na+) +c(H+) = 2c(SO32-) +c(HSO3-) + c(OH-)
B.c(Na+) > c(HSO3-) > c(SO32-) > c(OH-)>c(H+)
C.c(Na+) > c(SO32-) > c(HSO3-) > c(OH-)>c(H+)
②若n(SO32-):n(HSO3-) = 3:2,则0.8 mol NaOH溶液吸收了标准状况下的SO2 L。
通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可在燃烧室内将有机物样品与纯氧在电炉加热下充分燃烧,根据产品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如图是用燃烧的方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用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
(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若准确称取0.48 g样品,经充分燃烧,A管质量增加1.32 g,B管质量增加1.0
8 g,则该有机物是否含氧元素? ______填(有、无)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
(12分)工业上的乙烯主要来源于石油,它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1)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将混合气
体通过盛有足量稀溴水的洗气瓶
C.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
D.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2)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A.CH3CH3 B.CH3CHCl2C.CH3CH2OH D.CH3CH2Br
(3)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制乙烯,其副反应常伴有SO2产生,SO2也能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请回答:
①SO2、C2H4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C2H4中混入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除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 12分)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通常的顺序是:
。
(3)浓硫酸的作用是:;。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
(6)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
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乙醇催化实验”中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试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若移去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则说明该乙醇的氧化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填“发热”或“吸热”)反应;
(3)实验过程中D处铜丝网有红色和黑色交替出现的现象,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现象①:红色变黑
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②:黑色变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实验现象中可以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催化剂__________(填“参加”或“不参加”)化学反应。
(4)装置B、F的作用分别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民使用的氮肥主要是“氢铵”和尿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氢铵”化肥进行了专项研究:
(1)[预测]根据已有知识预测该“氢铵”是碳酸或亚硫酸或硫酸的铵盐。
(2)[验证和探究]①NH+4的验证: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填写试剂和操作)
②阴离子的探究:a.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通人下图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向滴加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
初步结论:“氢铵”是的铵盐。
b.要进一步确定“氢铵”的成分还需要补做如下实验:取适量“氢铵”配制成溶液,取试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填写试剂和操作)
(3)[解释与评价]该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测定该化肥的含氮量,请你阅读后解释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评价方案(一):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g,放入图案(一)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通过实验测定烧杯增加的质量为m1g。
方案(二):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g,放入图方案(二)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测量生成的氨气体积为VL(标况)。
①方案(二)图中导管a的作用是。
②请你评价上述两套方案是否合理。若合理写出计算式;若不合理,请简要说明原因。
方案(一):。
方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