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他主要想说明
A.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 |
B.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
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日本人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那么,欧洲近代化进程首先进行的是( )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
C.因信称义 | D.斯多亚学派提倡“人生而平等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
B.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都是为专制主义服务 |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年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 B.科学精神高涨 |
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 D.人文精神增强 |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学说 | B.道家学说 | C.法家学说 | D.墨家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