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向甲烧杯中加入
水和
固体固体
,向乙烧杯中加入
水和
固体
(
、
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甲烧杯中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2)
时,
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的溶解度.
(3)
时,为判断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除采用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题中已有数据和数据来判断.
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写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
(1)上述湿法冶金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基本类型是反应,发生这类反应的基本条件之有两个,条件一是参加反应的金属单质其活泼性必须比化合态的金属的活泼性(选填“强”或“弱”),从物质的溶解性角度看条件二是。
(2)此法冶金与高炉炼铁比其优点有许多,试写出一条。
(3)根据上述题意你能写出一个用湿法冶金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化学工业对农业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化肥的工业化生产,它解决了世界粮食的供给问题。
(1)过度使用化肥常会造成土壤酸化而板结,一般可向土壤中加入适当的(填写化学式)来改良土壤。
(2)常用的化肥有:①碳酸氢铵 ②硫酸钾 ③磷矿粉 ④硫酸铵 ⑤尿素 ⑥硝酸铵 ⑦硝酸钾。其中属于有机氮肥的是:(填写编号),其中既属于铵态氮肥又属于硝态氮肥的是:(填写编号),施肥时要避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等(选填:“酸性”“中性”“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3)检验铵态氮肥的一般方法是将其与碱混合加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试写出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下面是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及探究其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请回答:
(1)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可选用D装置,理由是;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进入。
(3)写出用该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4)观察F装置中的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生成了(填化学式)的固体小颗粒的缘故。
(5)已知甲烷和乙炔(C2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则等质量的这两种气体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质量少的是(填写化学式)。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性(填写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
和直接接触。通常用酸洗的方法除去铁锈,铁制品除锈时(填写“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3)t2℃时,用50g水配制物质a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g a物质;
(4)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