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中美某国际条约规定:“双方并同意……对方人民在此国之领土内被拘留、逮捕、监禁或听候审判者,其与领事官之通讯,地方官厅应予转递”。这一规定说明了
| A.领事裁判权被彻底地废除 |
| B.中国战场牺牲最多作用最大 |
| C.中国跻身世界四人国之列 |
| D.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有人曾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下列关键词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日出东方——中共一大的召开 |
| B.力挽狂澜——八七会议的召开 |
| C.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
| D.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的表述正确
| A.无产阶级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 B.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
| C.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D.彻底否定旧民主主义革命 |
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1924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义和团:“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荣誉”。造成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认识差距巨大的原因不包含
| A.事件性质变化 | B.时代背景变化 | C.作者立场变化 | D.主观动机变化 |
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突出特色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不断发展演变,至明清达到顶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结构图展示的是不同朝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形式,其中属于元朝的是
-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
|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
|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
|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