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已知电负性的数值表示原子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以下是几种原子的电负性数值:
元素 |
钠 |
镁 |
铝 |
硅 |
电负性 |
0.9 |
1.2 |
χ |
1.8 |
①铝的电负性χ的范围是 。
②电负性的数值与元素金属性的关系是 。
③下列实验能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的是 。
a.测定镁和铝的导电性强弱
b.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l2(SO4)3和MgSO4溶液的pH
c.向0.1 mol/LAlCl3和0.1 mol/L MgCl2中加过量NaOH溶液
(3)铝热法是常用的金属冶炼方法之一。
已知:4Al(s)+3O2(g)=2Al2O3(s) ΔH1=-3352 kJ/mol
Mn(s)+O2(g)=MnO2(s) ΔH2= -521 kJ/mol
Al与MnO2反应冶炼金属Mn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4)冶炼金属铝时,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熔融Al2O3。液态铝在(填“阴”或“阳”) 极得到,电解过程中,阳极石墨需要不断补充,结合电极反应说明其原因是 。
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B与C的原子序数之和,由D元素组成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呈黄绿色,B、C、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A、B、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X、Y、Z,且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试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
(2)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Y与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以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
(4)A与D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之间可以反应生成一种盐,该盐的水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
(5)实验室中,应将X的浓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B、C、D、E、F六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与C为同一周期,A与D、C与F分别为同一主族,A、D两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是C、F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一半。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又知六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有三种是气体,三种是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元素符号是 ( ) F的元素符号是()B的氢化物的结构式 ( )
(2)由A、C两元素可以组成X、Y两种化合物,X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Y,X的化学式为( ),其Y分子属于() (填“极性”、“非极性”)分子。
(3)一定条件下,A的单质气体与B的单质气体充分反应生成6.8g W气体[已知反应的n(A):n(B)=3:1],可放出18.44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A的单质与C的单质与KOH溶液中可以形成原电池,如果以金属M和金属N为惰性电极,在电池的M极通入A的单质气体,N极通入C的单质气体,则N极的电极反应式( )。
为证明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Cu片放入Fe(NO3)3
溶液中,观察到Cu片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蓝绿色,由此甲同学得到Fe3+具有较
强氧化性的结论。
乙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Fe(NO3)3溶液具有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也能氧
化Cu”,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
水解反应 |
平衡常数(K) |
Fe3+ + 3H2O ![]() |
7.9 × 10-4 |
Fe2+ + 2H2O ![]() |
3.2 × 10-10 |
Cu2+ + 2H2O ![]() |
3.2 × 10![]() |
请回答:
(1)稀硝酸和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帮助乙同学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试剂:0.5mol/L Fe(NO3)3溶液、Cu片、精密pH试纸(0.5~5.0)、稀硝酸 方案: ()
(3)丙同学分别实施了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用pH计监测溶液pH
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甲同学的实验方案 |
溶液逐渐变成蓝绿色, pH略有上升 |
乙同学的实验方案 |
无明显现象,pH没有明显变化。 |
①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导致实验过程中溶液pH略有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 )
(4)请你设计更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帮助甲同学达到实验目的: ()
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 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吸收。
(3) 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 10H++ 10NO3—=2H3AsO4+ 3S+10NO2↑+ 2H2O
若生成2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NO2应该在( )(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若反应产物NO2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 ( )(选填编号)。
a.小于0.5 mol b.等于0.5 mol c.大于0.5mold.无法确定
下图为某市售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数据。问:
(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取该盐酸25.4 mL与2.00 mol·L-1的氢氧化钠
溶液100 mL混合,再将混合液稀释到1.00 L,
此时溶液的pH约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