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着大豆、杂草和田鼠。杂草中的菟丝子通过蔓状茎扎入大豆茎中吸收营养,而后菟丝子的根退化、叶子黄化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
(1) 杂草和大豆的关系是_______。
(2) 该生态系统中的大豆、杂草、田鼠及细菌、真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一场大火将该农田烧毁,一段时间后农田中又出现了杂草、田鼠等生物,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
(3) 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应采用_______法。为模拟该调查方法,生物小组同学使用玻璃球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 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5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 再抓出“把,经清点共个(其中红色球4个),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______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 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及能量流动模式图,图中A-E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一⑩表示相关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填字母)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它们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2)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___与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
(3)分解者除了(填生物类群名称)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4)若图中部分数字序号表示能量流动,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应该归入(填“②”或“③”)。

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与a、B与b、D与d来表示相关基因):
(1)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子代条形叶的基因型是,叶片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
(2)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如图横坐标A、B、C、D表示某雌性动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中的a表示细胞数,b、c、d表示三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相对数量变化。

(1)据图判断,b、c、d分别指什么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变化:b,c,d
(2)A可能表示的细胞是,C→D表示的过程是分裂。
(3)B→C表示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
(4)请用同样的图示在下图中将有丝分裂后期中的b、c、d四种结构或物质的相对数量表示出来。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与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下丘脑中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体液联系。请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切断C处的联系时,垂体的分泌功能未受到影响,说明。当切断B处时,可导致生殖器官萎缩,如果恢复B处的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由此可以推测____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作用于垂体,再通过垂体的活动来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
(2)如果头部创伤导致图中E处的分泌物消失,人患尿崩症,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E处的分泌物是
(3)实验发现,破坏了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的能力,这说明
(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使细胞①产生兴奋,通过细胞①和细胞②间的(结构)传递给细胞②,使A处含量增加。

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东北铁线莲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图乙为两种条件下东北铁线莲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问题:


图乙
(1)遮光比例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为
(2)由上表可知,提高东北铁线莲产量的主要措施是
(3)90%遮光处理避免了强光照和过高温度对植株的不利影响。请分析图乙中曲线Ⅱ未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是。与A点相比,B点的C5含量(填“增加”或“减少”)。
(4)某同学要初步探究该植物新鲜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及相对含量,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分离色素采用法。如果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可能是____(答2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