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 年翻一番。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高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通过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带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材料三 2013年春节前,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廉洁政府建设的要求,严格控制“三公消费”,责令各部门取消年夜饭和公费购置花卉等消费。同时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对个人消费、企业生产经营和国家发展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增加居民收入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让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截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县)5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986个。政府还推动建立生态被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约250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收入分配已成为各项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难在“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件全局性的大事,涉及范围广、层次深,单靠某一个领域、某一个部门难以完成;难在“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就是要打破现在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的利益调整;难在监管跟不上。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关知识,分析各行为主体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来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发展。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不仅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其犹夜行”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但是,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一些不多的闲暇时间,也给了互联网社交和娱乐。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读的纸质书是4.4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低于国际水平。泱泱大国,拥有傲人的五千年文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空飘荡着的书香气息竟如此稀薄。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作品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读书予以倡导,这对全民族来说,着实是一件幸事,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书香社会”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令人振奋,是时代的主旋律,给予我们无穷的动力。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如何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请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