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
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
C.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
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这样描写:“他反复地呼吁对产他所领导的政府的同情、财政资助和国际上的承认……他明白地翘首海外,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孙中山
A.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
B.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
C.其三民主义脱离中国实际,对中国革命没有指导意义 |
D.在中国革命中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
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 13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
A.侵华英军 | B.英法联军 |
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 | D.八国联军 |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不过200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这里的“粉饰门面”是指()
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 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
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 D.形式上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
《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在卢森堡宫展出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太革命了”。从1874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宫,并被永久性展出。这体现了法国政局的变化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 | B.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
C.共和政体的确立 | D.保王势力的消失 |